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人民由被压迫的地位变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而以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代替那...

“中国人民由被压迫的地位变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而以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代替那封建买办法西斯专政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上引文出自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 【解析】据材料“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对政权性质的界定,故B项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社会主义性质宪法,不会有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说法,故C项错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未涉及政权性质的内容,故D项错误。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1823年,第一个来华新教传教士马礼逊在其出版的首部中文英语语法书——《英国文语凡例传》里,就已将汉语中没有字与“She”相对应的困境凸显出来。

——黄兴涛《“她”字的故事》

材料二中国第三人称代名词没有性的分别,狠(同“很”)觉不便。(刘)半农想造一个“她”字,和“他”字并用,这原是极好。

——周作人《改革》(《新青年》1918年)

材料三本刊对于女性第三称的代名词,用“伊”字,而拒绝用“她”字,因为女性第三身用“她”,男性第三身用“他”,对象第三身用“牠”,以“人”旁、“女”旁、“牛”旁相比衬,男性是“人”,女性是“女”,对象是“牛”,岂非是含着点女性非“人”的意思吗?

——《本刊拒用“她”字启示》(《妇女共鸣》1935年)

材料四五四以后,“他”、“她”、“牠”三字体现了中国文字在文法上更进一步接近严密的努力。而且人旁、女旁原没有什么重男轻女的意思,“她”字的造出,也谈不上“有辱女性”。

——《拒用“她”字》(《读书生活》1935年)

(1)“她”字最迟发明于哪一年?是谁发明的?为什么要发明这个字?

(2)民国时期,人们对“她”字的使用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双方的观点是什么?

(3)“她”字从无到有再到普遍使用,可以折射出近代中国哪些方面的变化?

 

查看答案

五四运动前后,社会发展风云激荡,各种思潮层出不穷,人们的思想经历着空前的解放和变换。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某民意测验机构在北京大学学生中进行调查,要求每个学生选出一位在五四运动前后贡献最大的人物,结果下列人物得票相近。

材料二

(1)材料一的四位人物中,你认为哪一位应该排在首位?为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有何影响?

(3)以上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发展演变的什么特点?

 

查看答案

《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

A. 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 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 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 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查看答案

“切传统均不再神圣。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上述情景出现于

A. 戊戌变法时期

B. 清末新政时期

C. 辛亥革命时期

D. 新文化运动时期

 

查看答案

以下是1917—1921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所发表文章的主题统计。观察图例,结合所学知识,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B. 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C. 为《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撰稿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 《每周评论》和《新青年》主要关注西方习俗礼仪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