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于1953年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于1953年制定,当时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各省(选民主要是农村人口)按每80万人选代下表人,直辖市和人口在50万以上的省辖市按每10万人选代下表人。这一规定

A. 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管理制度

B. 突出了工人阶级在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

C. 为进行三大改造和工业化提供了法制保障

D. 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有序转移

 

B 【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从比例来看的确是在适当照顾城市,这就突出了工人阶级在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故B项为最佳答案;A项中的“固化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管理制度”、C项中的“为三大改造和工业化提供法制保障”、D项中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材料中都无法体现,故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毛泽东在强调人民政协的作用和性质时讲道:人大和国务院是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管理机关,如果把人民政协也搞成国家权力机关,就成为二元论了,这样就重复了、分散了。材料意在说明

A. 人民政协已没有存在的必要    B. 人大与政协职责应各有侧重

C. 政府决定健全民主集中制度    D. 国家要放弃多党合作的制度

 

查看答案

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A. 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B. 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C. 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D. 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查看答案

“中国人民由被压迫的地位变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而以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代替那封建买办法西斯专政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上引文出自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1823年,第一个来华新教传教士马礼逊在其出版的首部中文英语语法书——《英国文语凡例传》里,就已将汉语中没有字与“She”相对应的困境凸显出来。

——黄兴涛《“她”字的故事》

材料二中国第三人称代名词没有性的分别,狠(同“很”)觉不便。(刘)半农想造一个“她”字,和“他”字并用,这原是极好。

——周作人《改革》(《新青年》1918年)

材料三本刊对于女性第三称的代名词,用“伊”字,而拒绝用“她”字,因为女性第三身用“她”,男性第三身用“他”,对象第三身用“牠”,以“人”旁、“女”旁、“牛”旁相比衬,男性是“人”,女性是“女”,对象是“牛”,岂非是含着点女性非“人”的意思吗?

——《本刊拒用“她”字启示》(《妇女共鸣》1935年)

材料四五四以后,“他”、“她”、“牠”三字体现了中国文字在文法上更进一步接近严密的努力。而且人旁、女旁原没有什么重男轻女的意思,“她”字的造出,也谈不上“有辱女性”。

——《拒用“她”字》(《读书生活》1935年)

(1)“她”字最迟发明于哪一年?是谁发明的?为什么要发明这个字?

(2)民国时期,人们对“她”字的使用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双方的观点是什么?

(3)“她”字从无到有再到普遍使用,可以折射出近代中国哪些方面的变化?

 

查看答案

五四运动前后,社会发展风云激荡,各种思潮层出不穷,人们的思想经历着空前的解放和变换。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某民意测验机构在北京大学学生中进行调查,要求每个学生选出一位在五四运动前后贡献最大的人物,结果下列人物得票相近。

材料二

(1)材料一的四位人物中,你认为哪一位应该排在首位?为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有何影响?

(3)以上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发展演变的什么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