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整个讨论过程非常热烈,各位代表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各种各样的观点激烈碰撞,共同...

整个讨论过程非常热烈,各位代表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各种各样的观点激烈碰撞,共同纲领草案反复修改,几易其稿,才凝结成7000字的最终版本。忆起当时的情景,历史亲历者还有可能说

A.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形成     B.充分肯定了西藏自治区取得的成就

C.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D.人民当家作主第一次被写进建国大纲

 

D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共同纲领指的是1949年9月份北平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形成,B项中西藏自治区1949年尚未设立,应是在1965年。C项不属于共同纲领的内容,是北平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认为,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下列内容属于改革开放后30年的“民主增量”的有

①健全与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②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③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④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通常情况下,修改宪法都以前一部宪法为基础。1982年,我国修订宪法时,邓小平等一些领导人主张不能以1978年或者1975年宪法为基础,而应该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进行修订。这一主张从侧面说明

A. 1954年宪法确定的若干原则一度被破坏

B. “文革”期间宪法修订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C. 新时期法制建设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

D. 宪法的修订要敢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查看答案

国民党元老邵力子曾深有感触地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不是偶然的……我愿意在这个方针下,尽力联系原国民党及与原国民党有历史联系的社会中上层人士,团结在政府的周围,进一步发挥统一战线应有的作用。”引发邵力子感触的是新中国实行了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查看答案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指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下列对材料中有事好商量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了人民直接当家作主

B.对话协商有利于广泛凝聚共识、科学决策

C.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相契合

D.适应了日益多元化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查看答案

“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民族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而且能够讲它所要讲的话……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密切合作,努力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并从而改造民族资产阶级本身。”材料中的这次“会议”

A. 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B. 决定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C. 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 宣告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