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

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A. 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B. 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C. 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D. 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C 【解析】试题分析:在新中国成立后,政协代行人大的职责。在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后,政协转变成了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职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故C项正确。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标志着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故A项不正确;1954年以前,政协代行人大职能,是人民行驶国家权力的机关,1954年后,政协成为各党派参政议政的机构,故BD项不正确。所以答案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62年,溥仪自述:“我曾经做了四次皇帝。第一次是三岁时继承先人的皇位。第二次是1917年,张勋在北京复辟,拥戴我做了十天的皇帝。第三次是1932年,日本人在东北把我扶上了伪满洲国皇位,这一幕在1945年结束。第四次当皇帝,是在前年。我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获得了选举和被选举的全部权利。现在我同其他中国人民一样,是一个‘集体皇帝’”。该材料可以说明

A. 溥仪参加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溥仪的帝王观念没有真正改变

C.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广泛的民主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落实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新中国最早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律文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 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有利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查看答案

整个讨论过程非常热烈,各位代表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各种各样的观点激烈碰撞,共同纲领草案反复修改,几易其稿,才凝结成7000字的最终版本。忆起当时的情景,历史亲历者还有可能说

A.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形成     B.充分肯定了西藏自治区取得的成就

C.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D.人民当家作主第一次被写进建国大纲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下列内容属于改革开放后30年的“民主增量”的有

①健全与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②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③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④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通常情况下,修改宪法都以前一部宪法为基础。1982年,我国修订宪法时,邓小平等一些领导人主张不能以1978年或者1975年宪法为基础,而应该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进行修订。这一主张从侧面说明

A. 1954年宪法确定的若干原则一度被破坏

B. “文革”期间宪法修订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C. 新时期法制建设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

D. 宪法的修订要敢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