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特里尔在其著作《毛泽东传》里这样评价毛泽东在某革命时期的作用:犹如摩西率领以色列人走出埃及一样:把一个由不同成份组成的群体加以锻炼,使之变成一种对自己事业深信不疑的强有力的运动。该评价所对应的事件应是
A. 北伐战争期间领导的湖南农民运动
B. 战略转移的胜利
C. 取得了废除两千多年君主专制政体的完全胜利
D. 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
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指出:“我们要使人民经济一天一天发展起来,大大改良群众生活,大大增加我们的财政收入,把革命战争和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确切地建立起来。”下列史实直接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B. 反“围剿”失败后战略转移
C. 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 D.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这是毛泽东的诗词,写于1928年秋。据此推断该诗词是
A. 《沁园春·长沙》
B. 《清平乐·六盘山》
C. 《西江月·井冈山》
D. 《忆秦娥·娄山关》
1932年4月25日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孙科发表谈话,宣称:“如左派之共产党与夫右派之国家主义派,只要在法律范围内活动,则当许其结集政治团体,许其作政治竞争。”这反映了国民党
A. 释放出缓解国共关系的信号 B. 放弃了围剿红军的政策
C. 为应对国内舆论而故作姿态 D. 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生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转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
材料二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的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
(1)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发生后带来了哪些变化。
(2)材料二所说的“文明”是指什么?
(3)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有哪些新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注意到,在从以霸权为基础的旧秩序向以各国合作以及建立在自由、平等和促进繁荣的社会正义之上的新秩序的过渡中,存在着导向世界冲突的危机……要根本消除冲突的根源,就要消除一切表现形式的殖民主义并且在世界上实行和平共处的政策……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相互关系的性质来看,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冷战”和它会变成真正的战争的经常性的严重危险,已经成为国际关系中存在的局势的一部分。……与会国并不认为这种不同会构成对稳定和平的不可克服的障碍,只要排除掉对其他国家人民的统治和对他们的内部发展进行干涉的尝试……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办法。
——《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会议宣言》
材料二不结盟运动发展简况
——刘宗绪、黄安年《世界近现代史专题30讲》
(1)概括宣言提出的主要观点。
(2)上述观点是否符合历史实际?为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总结归纳不结盟运动发展的趋势如何?它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