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曾说:“大革命失败以后,官逼民反,共产党被逼上梁山,那个时期我们不大讲孙中山,不把孙中山丢开自己就站不起来,如同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一样。”毛泽东的这段话反映了
A. 三民主义的内容存在局限性
B. 三民主义与中共的革命目标不符
C. 国共两党的革命领导权之争
D. 中共更加重视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1927年12月发表的《武装暴动的问题》一文中提出:“中国豪绅资产阶级因为资本主义发展的落后,不能成为一个整个儿阶级势力,他们内部分裂冲突,而没有组织成全国中央集权政府的能力。因此,革命不能有夺取‘首都’,一击而中的发展形势。所以客观上革命斗争的形势,也就形成各省农民暴动此起彼落,比较散乱而不相呼应的暴动。”对此分析最准确的是
A. 中共已摆脱了共产国际的影响
B. 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已经成为中共党内的共识
C. 这实际上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雏形
D. 中共坚持走城市工人暴动的革命道路
《中国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宣言》中称,民族主义是被征服民族抵抗战胜民族,“是以本党之民族主义主张融合与此人类四分之一人口,以与战胜民族反抗”。“四一二”政变后,蒋介石由支持转而压制民众,摧残民众团体。这反映了了
A. 国民党趋向政治独裁
B. 国共两党开始出现利益分歧
C. 资产阶级反侵略失败
D. 中共民主革命目标发生变化
《历史学家眼里的毛泽东》中记载:“红一方面军将士的浴血奋战,中央高层的开明、务实,与各部队首长强烈要求改变被动型行军等意见,以及实现了‘不流血式’的改组中央和军事指挥机构,是会议成功的诸要素。”以下对该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
A. 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 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党内的矛盾与分歧
C. 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D. 将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博古代表党中央作关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总结报告,将失利原因归结为:敌人力量强大;苏区物质条件差,各地支援战争工作没做好;各根据地相互配合不够紧密;国统区斗争未能积极配合。以下对博古总结正确的认识是
A. 正确的,客观全面
B. 片面的,未能指出主要原因
C. 错误的,完全违背事实
D. 合理的,领导者的总结
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起死回生的关键是
A. 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B. 制定了灵活的方针政策
C. 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D. 建立了工农武装革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