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学者见到了一份题为《曾侯致英夷使臣威妥玛书》的史料,是曾国藩对西方人进一步在中国进行通商传教的要求的驳斥。但是在考证之中,该学者却发现这样一份重要的文献,在各种版本的曾国藩全集之中均未收录,而且其中在谈到威妥玛的文章和曾国藩自己的行踪之时也多有错误,据此可以判断该史料:
A. 因不是曾国藩所写而毫无价值
B. 在当时社会不会有任何影响
C. 对研究清末历史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
D. 可以作为研究清末外交的重要史料
历史学习要注意对主干知识结构的梳理。下图所示知识结构的主题是
A. 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
B. 中国人民的探索抗争
C. 中国近代化步履艰难
D.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下图是一张题为《上海北门外民人驱赶夷人强筑马路示》的传单,其中有这样的文字:“尔我之祖坟田地,今被夷人强筑马路,方数十里,以石灰打印。现在起本乡数百余人周行开垦。凡吾同图被害之家,只宜并力持械出逐,不可坐视。若被毁去坟墓,悔之无及。准于二月初一日为始,候其动作,皆听鸣锣为号”据此判断该传单最有可能出现于
A. 鸦片战争后
B. 甲午战争后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D. 抗日战争后
“从政府机构来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九卿不仅从职掌上来说的皇帝家务与国家政务没有分离,而且‘卿’这个称呼本事即带有家臣意味。”这段材料说明,在秦和汉初:
A. 贵族政治残留明显
B. 政治体制保留了家国一体的特点
C. 政治体制尚未建立
D. 君主专制登峰造极
明成祖时,宫中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参议机构,用来弥补废丞相后中枢决策留下的空缺,这个机构就是“内阁”,其性质是内廷秘书班子。这反映出“内阁”
A. 是皇权执行机构
B. 其阁员位卑权重
C. 有助于合理决策
D. 是中枢决议机构
唐代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负责草拟,门下省负责 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这样精细分工体现了
A. 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 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 行政运作程序上的制衡
D. 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