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史思辨录》
材料二中国驻法大使郭嵩焘的翻译马建忠,于1877年写信给李鸿章汇报来欧洲的思想认识,指出欧洲各国“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
——摘编自郑大华《晚清思想家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
材料三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内,是很难如愿的。……以后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是在“中体西用”宗旨引导下迈开步伐的,又徐徐地总冲击着“中体西用”的宗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政府选择“中体西用”思想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19世纪晚期洋务思想家对西方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以后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是如何冲击“中体西用”的宗旨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作者在其《歌集》(创作于14世纪)中一再写到劳拉的精神美,认为人间一切美和节操都在她那美丽温顺的灵魂里汇聚,把她称为“人间最高雅、最聪慧、最神圣、最贞节、最可爱、最美丽的女人”,在她身上,“爱和诚实融在一起,迷人举止和自然美浑然结合”。
——《彼特拉克<歌集>浅析》
材料二卢梭:“自然人完全是为他自己而生活的;他是数的单位,是绝对的统一体,只同他自己和他的同胞才有关系。公民只不过是一个分数的单位,是依赖于分母的,它的价值在于他同总体,即同社会的关系。好的社会制度是这样的制度:它知道如何才能够最好地使人改变他的天性,如何才能够剥夺他的绝对的存在,而给他以相对的存在,并且把‘我’转移到共同体中去,以便使各个人不再把自己看作一个独立的人,而只看作共同体的一部分。”
——《卢梭的公民教育观及现实启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歌集》的创作体现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材料一是如何表现这一核心思想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卢梭的主要观点,并分析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有关“人”的认识角度方面的差异性。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岂知臣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黄宗羲《原臣》
材料二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中国文化概论》
(1)材料一中黄宗羲是如何认识“臣”与“天子”间关系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治主张的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早期启蒙思想有何不足之处。由此可得出什么认识?
20世纪初,巴拉兹在评价某一艺术时说:“它也像印刷术一样通过一种技术方法来大量复制并传播人的思想产品。它对于人类文化所起影响之大并不亚于印刷术。”其诞生“不仅创造了新的艺术作品,而且使人类获得了一种新的能力,用以感受和理解这种新的艺术。”该艺术是
A. 电影艺术
B. 雕刻艺术
C. 绘画艺术
D. 电视艺术
20世纪20年代,乡村音乐诞生。“乡村音乐”这个名字是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它的源流很广。那时歌曲的内容,除了表现劳动生活之外,厌恶孤寂的流浪生活,向往温暖、安宁的家园,歌唱甜蜜的爱情以及失恋的痛苦等都有。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音乐是激活想象的艺术
B. 社会生活是音乐的源泉
C. 近代欧洲音乐水平较低
D. 19世纪盛行浪漫主义音乐
20世纪,它“在各个文学艺术领域内激烈地向传统的艺术原则发起攻击,从形式到内容都显示出以后总叛逆者的姿态”。下列与这一风格类似的美术作品是
A. 《自由引导人民》
B. 《格尔尼卡》
C. 《拾穗者》
D. 《马拉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