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力,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力,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

材料三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者实为袁世凯,则所挟持之势力初非甚强。而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和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

——孙中山《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1924年1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上述李鸿章的目的。

(2)1905年后,材料二所述“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这一思想受到林肯什么思想的启迪?

(3)根据材料三,分析孙中山对革命失败原因有哪些认识?基于这些认识,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伟大转变

 

(1)目的:促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或达到国家富强的目的)。 (2)三民主义;民有、民治、民享 (3)原因:革命派向反革命势力及帝国主义妥协;缺乏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坚强的革命政党的领导;国内各种反革命势力联合并与帝国主义勾结;革命党人当时没有认清袁世凯的反动本质而拱手将政权交结袁世凯。 改变: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决定与中国共产党合作。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可见孙中山希望国家富强,“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可见孙中山希望清政府仿效日本,变法维新。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结合所学知识,可见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民族、民权主义思想。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到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的影响。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分析孙中山对革命失败原因的认识。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晚年实现了伟大转变,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开展“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运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时,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阐述:“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满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二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孙中山《大总统誓词》

材料三此次我们通过宣言,就是重新负担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的革命。终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至于对外责任,要有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协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

——孙中山《对于国民党宣言旨趣之说明》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孙中山所述三个革命的实质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先生在誓词中要实现的目标。

(3)结合材料一、三及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对象和任务认识的变化。指出他在思想方针政策上的重大发展及促成这一重大发展的主客观原因。

 

查看答案

1923年孙中山这样概述其创立“三民主义”的思想路径:“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汲取)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族主义,观中国历史之所示,则知中国之民族,有独立之性质与能力,其与他民族相遇,或和平而相安……余之民族主义,特就先民所遗留者,发挥而光大之;且改良其缺点,对于满洲,不以复仇为事,而务与之平等共处于中国之内,此为以民族主义对国内之诸民族也。对于世界诸民族,务保持吾民族之独立地位……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以驯致于大同,此为以民族主义对世界之诸民族也。

材料二民权主义……余游欧美,深究其政治、法律之得失,知选举之弊,决不可无以救之。而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纠察之制,实有其精义,足以济欧美法律、政治之穷。故主张以考试、纠察二权,与立法、司法、行政之权并立,合为五权宪法;更采直接民权之制,以现主权在民之实,如是余之民权主义,遂圆满而无憾。

——以上材料见孙中山《中国革命史》

请回答:

(1)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分别因袭、规抚和创获了哪些思想主张??请将答案填写在下列表格中相应的位置。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从孙中山的成长和活动轨迹,说明上述思想路径形成的原因。

 

查看答案

1984年10月22日,邓小平在中顾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言时指出前些时候那个雇工问题,相当震动呀,大家担心得不得了。我的意见是放两年再看。那个能影响到我们的大局吗?如果你一动,群众就说政策变了,人心就不安了。你解决了一个傻子瓜子,会牵动人心不安,没有益处。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纠正左倾错误进行全面整顿 B.破除困惑推动农村改革起步

C.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进程 D.南方谈话吹响市场变革号角

 

查看答案

《邓小平时代》记载:1978年,邓小平与美国工商界人士交谈中,鼓励美国商人对华投资,中国商品可供出口,用来购买技术。”“允许市场逐步发育,使人们获得经验,让制度适应更加开放的经济。”材料佐证当时邓小平最具远见的是

A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阐述了“一国两制”伟大的构想

C.促成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查看答案

我们就是要好好向世界先进经验学习,不然总是跟在人家后面爬行。你们要到发达国家去看看,人家是怎样搞的。长期把自己锁在本乡本土,不与外界交往,闭关自守,只能把我们国家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由此可知,邓小平认为(      

A.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外交政策总体上是正确的

B.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历史优越性,应该承认现实

C.中国只有走向市场经济,否则无法实现现代化

D.中国必须坚定走对外开放战略,大胆取长补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