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万隆会议制定的会议议程共5项: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权;附属国问题;世界和平和合作的促进。据此可知会议议题侧重于( )
A.去殖民化 B.政治中立
C.经济独立 D.区域集团化
对于抗日持久战,国民党把抗战命运寄托在英、美、法、苏各国与中国“共同一致来打日本”之上。而中国共产党则认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这表明两党认识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
A. 持久抗战的理论基点
B. 中国抗战的基本性质
C. 抗战坚持的战略原则
D. 抗战进程的发展方向
张太雷在《中国革命运动和中国的学生》中说,“在五四运动之后,这种对旧社会思想的攻击几乎完全停顿,一切新出版物都换了战斗方面”,局限于政治斗争了。这反映
A. 思想界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B. 对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
C. 十月革命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
D. 新文化运动已经走向终结
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同时指出“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述旨在强调
A. 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B. 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
C. 社会动荡需要强势人物 D. 袁世凯上台利于社会发展
十九世纪90年代初,不少官僚地主,既投资新式产业,如棉纺织业,又大量购买田产,增强自己的地主地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
B. 近代工业利润的驱使
C.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D. 中国处于半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
据史载,在太平天国建都天京不久,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就租赋问题向天王洪秀全上了一道奏章并得到天王的同意,不久,太平天国施行了“照旧交粮纳税”的政策。此举反映
A. “照旧交粮纳税”是革命运动的现实需要
B. 封建地租关系仍是中国社会发展趋势
C. 农民领袖意识到《天朝田亩制度》的不足
D. 解决财政问题是当时天国的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