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百余年来,中国的铁路事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

百余年来,中国的铁路事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6年7月3日,吴淞铁路举行通车典礼,被后人称为“中国铁路建筑史的正式开端”,比西方最早修建的铁路晚了半个世纪。它是英美背着清政府擅自在中国的土地上修建的。清政府在交齐28.5万两白银将其赎回后,竞把这条有用的铁路给拆除了。

到1904年日俄战争前,1万多公里中国的铁路权益先后落入列强之手。

1909年10月,中国自己设计、自己施工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建成通车。

1910年湖北省要求准予商办川汉铁路。

从1928年至1937年七七事变的10年间,国民党政府在关内仅修建3600公里铁路。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在西南、西北大后方,勉强修建了1900公里铁路。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只顾发动内战,基本没有修建铁路。

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全国仅有2万多公里铁路,大都分布在东北和沿海地区,能够维持通车的只有l万多公里。

材料二从1952年建成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算起,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完成为止,新中国先后建成干支线6100公里,新增的营业里程占全部营业里程的18%以上。新建的宝成、兰新两大干线以及黎湛、蓝烟、鹰厦、萧穿等线加强了西北、西南与全国的联系。

2006年4月27日,上海磁悬浮结束两年试运,正式投入营运。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顺利实现了全面通车,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2011年6月30日15时,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到2015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速铁路1.6万公里以上。以高速铁路为骨架,总规模5万公里的快速铁路网将基本建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旧中国铁路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2)与旧中国相比,新中国的铁路建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概括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

 

(1)状况:起步晚;发展缓慢;列强争夺路权;由国办到商办;数量少,质量差;分布不均衡。 因素:列强入侵;政府腐败无能;战乱频繁,政局不稳;经济落后。 (2)变化:铁路数量增加;形成了覆盖全国的铁路网;运行速度提高;实现铁路现代化。 背景:民族独立;第三次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改革开放;工业化建设成就显著,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现代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1)第一小问紧扣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根据材料中的“1876年7月3日”和“比西方最早修建的铁路晚了半个世纪”,可知中国铁路发展起步晚;根据材料中的“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全国仅有2万多公里铁路,大都分布在东北和沿海地区”,可知中国铁路发展缓慢、分布不均衡;根据材料中的“到1904年日俄战争前,1万多公里中国的铁路权益先后落入列强之手”,可知列强针夺中国的铁路权;根据材料中的“1910年湖北省要求准予商办川汉铁路”,可知中国铁路发展由国办到商办;整体感知材料,可知中国铁路发展数量少、质量差。第二小问注意联系所学知识,从列强侵略、政府腐败、中国政局及经济落后等方面展开说明。 (2)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二信息,注意与材料一的比较,从铁路发展的数量、运行速度、覆盖面及科技含量等方面展开说明。第二小问主要联系所学知识,从国家独立、科技革命、改革开放、综合国力、经济全球化等方面展开说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确立这一方针的历史文献是

A. 《论联合政府》

B. 《论十大关系》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查看答案

1955年万隆会议制定的会议议程共5项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权附属国问题世界和平和合作的促进。据此可知会议议题侧重于(     )

A.去殖民化          B.政治中立

C.经济独立          D.区域集团化

 

查看答案

对于抗日持久战,国民党把抗战命运寄托在英、美、法、苏各国与中国“共同一致来打日本”之上。而中国共产党则认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这表明两党认识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

A. 持久抗战的理论基点

B. 中国抗战的基本性质

C. 抗战坚持的战略原则

D. 抗战进程的发展方向

 

查看答案

张太雷在《中国革命运动和中国的学生》中说,“在五四运动之后,这种对旧社会思想的攻击几乎完全停顿,一切新出版物都换了战斗方面”,局限于政治斗争了。这反映

A. 思想界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B. 对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

C. 十月革命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

D. 新文化运动已经走向终结

 

查看答案

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同时指出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述旨在强调

A. 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B. 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

C. 社会动荡需要强势人物    D. 袁世凯上台利于社会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