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19世纪末的中国,由于帝国主义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传教士)渗透,传统的社会体系发生了动摇,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这说明义和团运动
A. 遭到了列强的镇压
B. 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改变
C. 具有广泛群众基础
D. 是列强侵略加剧的产物
当代著名史学家秦晖认为:“太平天国是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也是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无论作为民变还是作为西化,它都显得十分另类。”这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
A. 仍是一场旧式的农民起义
B. 旨在化解外来的民族危机
C. 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D. 是近代文明转型初期的产物
古代中原王朝对周边少数民族实行“羁靡”政策,即用军事和政治手段控制,以经济物质利益抚慰。道光、同治、咸丰三朝,“羁靡”一词充斥在君臣有关中外关系的上谕和奏折中;光绪以后,这个词不多见了,庚子之后更为罕闻。这一变化表明
A. 外交日益半殖民地化 B. 近代外交观念逐渐确立
C. 列强完全控制清政府 D. 近代民族国家意识觉醒
德国作家歌德(1749—1832)说:“一想到德意志人民,我常常不免黯然神伤,他们作为个人,个个可贵,作为整体,却又那么可怜。“19世纪中期,德意志摆脱这种“可怜”境地主要是通过
A. 王朝战争
B. 资产阶级改革
C. 宗教改革
D. 独立战争
1828普鲁士与黑森—达姆施塔特(德意志公国之一)建立了关税同盟,1833年与南德关税同盟合并,正式组成德意志关税同盟,同盟内部货币汇率统一,废除一切关税,实行自由贸易。这对德国历史发展的最重要影响是
A. 树立了德国欧洲一体化的发动机地位
B. 为德意志的统一奠定了经济和物质基础
C. 德意志国家的政治统一进程由此展开
D. 使德国一跃而成为欧洲政治舞台的强国
1908年底,德意志帝国议会议员提出议案,要求皇帝的宣战权必须得到议会的赞同。这一议案没有获得通过,但帝国议会获得了在质询宰相时通过多数决议确定国会意见的权力,还可以宣布对宰相不信任。这表明当时德意志帝国议会
A. 剥夺皇帝的行政大权 B. 政治作用得到增强
C. 最终获取了立法大权 D. 可以提名宰相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