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施仁政在过去可能有效,但现在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
(1)根据材料,比较两者观点的异同。
中国近代前期大事年表 | |
1856年 | 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
1860年代 | 洋务运动开始,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
1894年 | ① |
1895年 | 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维新变法运动开始。 |
1900年 |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
1901年 | 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作出了制度变革的尝试。 |
1911年 | ② |
1915年 | 新文化运动开始,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
(2)根据上下文,将大事年表中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
(3)找出上述年表中存在因果关系的两组大事,并简述理由。
(4)该大事年表反映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具有什么特点?
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 2012年岳麓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
日军占领平津以后,日本军部决定速战速决,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略。为了打退日军对上海的进攻,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者在上海及周围地区激战三个月。1937年11月上海失守,淞沪会战结束。 但是,国民政府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无力阻止优势敌人的疯狂进攻。(关于正面战场溃败的原因,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由于国民政府腐败造成的。)徐州等地失守。10月,广州、武汉也被日军占领。中国失去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土地。 | 抗日战争中,既存在着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也存在着以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两个战场基本上是相互配合的。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国民党组织了几次大的会战,其中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使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归于失败;但由于敌强我弱,太原、上海、南京、徐州、广州、武汉等地相继失守。
|
(5)比较两种版本,指出对抗日战争初期表述的不同之处。你如何看待两种不同的表述?
“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而现实存在的恐惧和疑虑,则将为信任感所代替。”(《中印总理联合声明》)这里的“它”是( )
A.“一边倒”政策 B.“不结盟”方针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另起炉灶”政策
“过渡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过渡时期”是指
A. 1919—1949年
B. 1949—1953年
C. 1953—1956年
D. 1949—1956年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
A. 建立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B. 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C. 制定国民经济恢复的政策
D.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下列纲领与策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是
①中共“一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奋斗目标
②中共“二大”的民主革命纲领
③抗战期间毛泽东的持久战策略
④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理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下表摘引了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A. 五四大潮的洗礼
B. 长征
C. 上井冈山
D. 重庆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