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厦门曾经流传着这么一副对联“厦门金门门对门,大炮小炮炮轰炮”。对联中的局面直到...

在厦门曾经流传着这么一副对联“厦门金门门对门,大炮小炮炮轰炮”。对联中的局面直到《告台湾同胞书》的出台才结束。关于这部文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B. 标志着祖国大陆对台政策的重大发展

C. 结束了海峡两岸长期的对峙状态

D. 成为反对和遏制“台独”的法律依据

 

B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79年发布的《告台湾同胞书》是中国大陆政府结束炮击台湾的文件,并不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祖国大陆对台政策的重大发展,故A项排除,B项正确;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海峡两岸的隔绝状态是在八十年代后才结束的,故C项排除;“法律依据”的表述与题意无关,故D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香港媒体在评价中国收回香港时说:“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里的“天才创造”是指

A. 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B. 尊重历史与现实

C. “一国两制”的构想

D. 香港的回归

 

查看答案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如何对待外来文化,是人类社会进步需不断回答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陈独秀晚年称赞孔子的“有教无类”和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可见他心中仍主张以中国儒家的思想和现代价值互相沟通。“五四”时打倒孔家店是针对现实而发。在这一点上他和胡适很近。胡适晚年在《中国传统及其未来》的演讲词中断言:人文与理性的中国传统不会为外来的文化精神所摧毁。

——陈致《余英时访谈录》

(1)请根据材料,指出晚年陈独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所持的主张。(不得照抄原文)请以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有“人文与理性”的传统,且不会为外来的文化精神所摧毁。

材料二有学者认为《共产党宣言》与中国有三次结合。第一次结合涉及要不要选择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问题;第二次结合则关系到怎样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怎样把唯物史观具体地运用于中国实际的问题。毛泽东读《宣言》读了一百多遍,但是没有拘泥书本的字句和国外的经验,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

——摘编自李军林《(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十年研究述评》

(2)文中所说的“第二次结合”主要出现在20世纪20、30年代,请结合所学指出这次结合的背景。材料中的省略号部分涉及这一时期毛泽东的实践探索与基于实践得到的理论成果,请指出它们各是什么?

 

查看答案

通商口岸在近代中国占有特殊地位。

材料一1898年,总理各国事务的奕等人在奏开岳州等四处为商埠的奏折中称:“中国自通商以来,关税逐渐加增,……臣等再四筹维计,添设口岸,藉辟利源。”他们援引“通商口岸,各国均不得侵占”的“通例”,认为“强邻环伺”之际,“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清政府批准同意,并规定自开口岸的管理及司法诉讼权,归中国政府。

据统计,自清末到民初,中国历届政府宣布自开的通商口岸达50处左右。

——摘编自《清末民初自开商埠简论》等

材料二19-20世纪初中国部分通商口岸分布示意图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以“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变化”为题,解读上述现象。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施仁政在过去可能有效,但现在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

(1)根据材料,比较两者观点的异同。

中国近代前期大事年表

1856年

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860年代

洋务运动开始,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1894年

1895年

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维新变法运动开始。

1900年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1901年

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作出了制度变革的尝试。

1911年

1915年

新文化运动开始,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2)根据上下文,将大事年表中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

(3)找出上述年表中存在因果关系的两组大事,并简述理由。

(4)该大事年表反映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具有什么特点?

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2012年岳麓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日军占领平津以后,日本军部决定速战速决,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略。为了打退日军对上海的进攻,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者在上海及周围地区激战三个月。1937年11月上海失守,淞沪会战结束。

但是,国民政府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无力阻止优势敌人的疯狂进攻。(关于正面战场溃败的原因,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由于国民政府腐败造成的。)徐州等地失守。10月,广州、武汉也被日军占领。中国失去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土地。

抗日战争中,既存在着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也存在着以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两个战场基本上是相互配合的。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国民党组织了几次大的会战,其中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使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归于失败;但由于敌强我弱,太原、上海、南京、徐州、广州、武汉等地相继失守。

 

 

(5)比较两种版本,指出对抗日战争初期表述的不同之处。你如何看待两种不同的表述?

 

查看答案

“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而现实存在的恐惧和疑虑,则将为信任感所代替。”(《中印总理联合声明》)这里的“它”是(  

A.“一边倒”政策 B.“不结盟”方针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另起炉灶”政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