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庶几可告慰先生也。”汪道涵唁辜振甫逝世电文中提及的“九二共识”是( )
A. 和平统一祖国 B. 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
C. 加强两岸交流 D.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有外国记者报道:“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最信任的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的雅典“这个场面”的出现是因为下列哪一文献的实现(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1954年10月5日,董必武向中共中央递交的专题报告中提出:应加紧在中科院设立法学研究机构,建议由中国政治法律学会担负具体筹备责任。此报告的背景是
A.中央提出了“双百”方针
B.国家正在准备制定新宪法
C.社会主义建设急需法律保障
D.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建立
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如内蒙古、广西、云南,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所以我们不采取这种办法。而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 联邦制是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的 ② 民族聚居区都是要实行民族自治的
③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历史决定的 ④ 周恩来讲话是要实行区域自治政策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③④
它实现了“一切权力归农会”向“一切权力归人民”的完全转变,开创了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新篇章。材料中的“它” ( )
A.见证了社会转型的巨变 B.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
C.是国内民族平等的保证 D.制定了新中国施政纲领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以来,经历了四次修正。其中某一个修正案在宪法第五条增加了一款,作为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据此所知,此修正案应为
A. 1988年宪法修正案 B. 1993年宪法修正案
C. 1999年宪法修正案 D. 2004年宪法修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