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

A. 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B. 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

C. 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 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再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注意材料中的“长征期间” ,即1934-1936年;关键信息是“民族矛盾加剧”。长征期间,日军正逐步侵略中国,至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A是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中共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自此开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排除A;B项是在长征期间发生的,即1935年1月,但针对的是中共自身的方针政策,没有体现民族矛盾,排除B;D是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排除D;综上可知,正确答案选C。C是1935年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要文件,标志着中共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开始,符合题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下列主张出自该纲领的是

A. “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B. “我们加入国民党,但仍旧保存我们的组织”

C. “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D. “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查看答案

下图中带★处反映了20世纪初期某类组织的分布状况。它们的历史作用是

A. 促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B. 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基础

C. 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D. 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

 

查看答案

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 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 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

C. 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 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查看答案

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A. 武装革命

B. 无产阶级革命

C. 民族革命

D. 国民革命

 

查看答案

下面为某校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制作的资料卡片。通过研读卡片,他们从中能得出的关于五四运动的正确结论是

A. 以学生为主力

B. 得到政府支持

C. 上海首先发起

D. 民众广泛参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