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现代中国出国留学情况一览表 时期 目的地(国家和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现代中国出国留学情况一览表

时期

目的地(国家和地区)

留学人数

费用来源

新中成立——“文化大革命”前

苏联东欧等29个国家和地区

约10000余人

公费为主

“文化大革命”时期

49个国家和地区

约1600余人

公费为主

改革开放以来

103个国家和地区

约300多万人

自费为主

 

 

——据《略论近现代中国留学史的分期和中国留学生的时代使命》

表格能够反映现代中国留学变化的多个特点。指出其中一个特点并说明其历史原因。

 

示例:特点:改革开放以来,出国留学人数大幅度增加 原因: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人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人民生少水平提高,更加重视教育的投入;全球化的推动 (“示例”中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还可以从以下角度归纳特点:留学目的地由少到多;建国初期留学目的以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为主;改革开放发来以自费留学为主。其他言之有理皆可)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在总体上具有一定难度,属于观点评析题,解答本题,要做到:一、要对材料所表述的史实进行准确归纳、概括,二、对提炼出来的相关观点,要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说明,做到有理有据,论证说明要充分,要符合史实,言之有理,言之成文。例如,根据材料信息“改革开放以来,留学人数约300多万人,前往103个国家和地区”可概括特点为改革开放以来,出国留学人数大幅度增加。依据特点和运用所学知识可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视教育、经济全球化推动等方面论证该观点,注意逻辑清晰,语言准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另外还可以从其他角度归纳特点,如留学目的地由少到多;建国初期留学目的以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为主;改革开放发来以自费留学为主。其他言之有理皆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内阁自始至终只是皇帝的私臣,只是政务的补助机关,一切公文都以皇帝名义发布,但内阁制度在明代仍有一定程度的作用。太祖废相后,君主成为实际的行政首长,一切大政均须亲力亲为。……虽然在辅政方面,确能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明代内阁大学士地位不足当宰相之任,且其本职亦只是侍从备顾问。后来内阁获取票拟之权,亦只是在幕后协助皇帝处理国政,属皇帝秘书而不是名正言顺的宰相,……就权责而言,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最高行政机构,首辅亦非法定的最高行政首长,六部也不是它的法定直接下属,而由君主独掌命令大权。内阁所持有的权力,出自皇帝授予。因此,内阁有否作为,全视皇帝的作风而定,故历朝内阁的权力都有所不同。

——摘自《试述明代内阁制度之由来、演变、作用、流弊及影响》

材料二(西方)内阁最早出现于英国,……16世纪~18世纪初的内阁还只是处于萌芽状态,最初只是国王与大臣共商国事的会议。一直到英国的乔治一世担任国王期间,由于不会说英语,开始很少参加内阁会议,反而由大臣主持,这样就首开英国内阁制的先声。1721年,英国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出任内阁首相,内阁正式形成,后来不断发展完善。英国的内阁主要由首相提名成员名单,国王批准成立,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但实际上要对议会负责,……内阁由首相主持,是英国政府的核心,是行政决策机构。

——摘自《浅议中英内阁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内阁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内阁设立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18世纪后英国内阁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查看答案

1974年,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世界理论: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属于第一世界,美国以外的西方国家属于第二世界,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属于第三世界。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 开始重视亚非拉国家的作用

B. 无意与第一、第二世界搞好关系

C. 已经放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强调国际政治的主题是反对霸权主义

 

查看答案

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感叹:“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由此可见

A. 西方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

B. 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

C. 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

D. 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

 

查看答案

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下列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

A. “另起炉灶”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不结盟政策

 

查看答案

有记者报道某次会议时,写道:周恩来的演讲提出,大家应“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他的通情达理、心平气和,化解了演讲前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攻击。该次会议是

A. 日内瓦会议

B. 万隆会议

C. 第一次不结盟运动会议

D.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