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史载:“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下列四组封国中...

史载:“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下列四组封国中组内两国都属于“姬姓之国”的是

A. 宋晋

B. 齐燕

C. 宋齐

D. 鲁燕

 

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鲁国、晋国、燕国都是姬姓之国;封殷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商朝的旧都商丘,建立宋国;齐国是功臣姜尚的封国;所以正确答案是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日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1898年,张之洞的《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请问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张有何共同之处?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魏源和张之洞两人的观点有何不同?

(2)材料二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反映了近代哪一派的观点?你怎样看待他们这一观点?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具体内容。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进步在哪里?

 

查看答案

材料徐光启(1562﹣1633),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属上海市)人。徐光启出生那年,上海县遭受倭寇侵扰,松江府又发生灾荒。徐家的生活日益窘困,祖母、母亲为了生活而从事农业、手工业的生产。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徐光启从小就对治产兴家、抗击倭寇有着直接的印象。1581年,徐光启二十岁时,考中了秀才。但此后两次京试进士,均落第。1596年,徐光启开始教私馆。在韶州时,遇见了耶稣会传教士郭居静,第一次听到有关西洋的自然科学学说。后来在南京又结识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并加入了天主教。1604年,43岁的徐光启中进士,艰辛的科举之路使他反思:“若今之时文,真是无用”。他还曾设想废弃八股文,叫学生去学一些“有用之学”。他赴北京任职后,向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学、地理学和水利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并先后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书。1633年徐光启主持编写《崇祯历书》,其中采用了丹麦天文学家第谷所创立的宇宙体系,引进了经、纬度及其有关的测定、计算方法等。另外徐光启还编写了《农政全书》.《农政全书》转录了很多古代和当时的农业文献,同时也收录了徐光启自己撰写的农业方面的专门论述,这部分论述都是徐光启经过试验和观察之后取得材料写成的,科学性较强。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徐光启接受并传播西学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徐光启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后……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我汉人为亡国之民者二百六十年于斯!满清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摘自《孙中山全集》

民国肇建,边疆地区民族分裂形势严重,孙中山有见及此,改变建立单纯的汉族国家的主张,提出“五族共和”,指出“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定义……是曰民族之统一”。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引文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孙中山民族主义内容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孙中山阐述民族主义不同内涵的背景。

 

查看答案

19116月,梁启超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指出:在今日之中国而持革命论,诚不能自完其说;在今日之中国而持非革命论,其不能自完其说抑更甚。政府日日以制造革命党为事,日日供给革命党发荣滋长之资料,则导全国人心理尽趋于革命亦宜。材料反映了

A. 清政府倒行逆施客观推动了革命形势发展

B. 梁启超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和平宪政转型

C. 梁启超主张由改良转向革命

D. 民主共和国思想广泛推动革命进入高潮

 

查看答案

1906年,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里所说的“政治革命”主要是指”

A. 驱除鞑虏

B. 创立民国

C. 平均地权

D. 联俄联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