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中,则谴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肯,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三: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降宗门内,选内阁中书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诏。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詹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叙述,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某一大型工程,试简要说明这一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

(2)材料二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

(3)材料三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什么政治特点?

 

(1)程序:中书省草拟皇帝关于此项工程兴建的报告,门下省审议此项报告,尚书省将其兴建计划交工部,由工部具体实施。 (2)不同: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或决策),元朝设置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原因:元朝疆域辽阔,实行行省制度是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 (3)职能:迅速将笔录的皇帝旨意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或辅助皇帝处理朝政的中枢机构)。反映: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解析】(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2)注意比较即可,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元朝设置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实际相当于唐朝的尚书省,同时又是一级地方行政区域。从材料“自封建变为郡肯,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中可以分析出第二小问的答案。 (3)从材料“选内阁中书谨密者入直缮写……地近宫廷,便于宣诏……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可以得出材料三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周恩来)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尼克松回忆录》)其中“另一个时代”的中国外交的突出特点是。

A. 逐渐倒向美国、日本一边

B. 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C. 放弃与苏联结盟的外交关系

D. 组织和发起不结盟运动

 

查看答案

“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日内瓦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这样的评价基于他在日内瓦会议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演说。其演说的宗旨是

A. 号召亚非国家采取不结盟政策

B. 亚非各国坚持反帝反霸的方针

C. 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D. 解决亚非尤其是印度的和平问题

 

查看答案

台湾“头号红顶商人”、海基会原董事长辜振甫先生于2005年1月3日病逝,生前他为中华民族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是

A. 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

B. 促成两岸“三能”逐步实现

C. 坚决反对岛内“台独”势力

D. 率“和平之旅”代表团访问大陆

 

查看答案

1987年3月5日香港《星岛日报》报道说:“……香港人民对于英国的这块殖民地到一九九七年归中国统治之后能够保持它的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与日俱增。”此报道说明香港人民

A. 迫切要求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

B. 不支持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C. 企盼获得民族独立和自由

D. 逐渐认可“一国两制’’的方案

 

查看答案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这一方针出台的背景是

①中美关系的改善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条件

②世界形势缓和,战争威胁消失

③改革开放的中国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

④“一国两制”成为海峡两岸的共识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