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人指出,经过长征,共产党和红军与蒋介石集团的地缘矛盾明显缓解,使当时国内政治格...

有人指出,经过长征,共产党和红军与蒋介石集团的地缘矛盾明显缓解,使当时国内政治格局和国共政策发生了变化。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长征

A. 为中国革命保存了有生力量

B. 消除了国共两党的分歧和矛盾

C. 推动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实现

D. 使中共获得了巨大的政治优势

 

C 【解析】“国共政策”发生了变化等字眼体现的是长征后共产党进行北上抗日推动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实现,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为中国革命保存了有生力量只能使共产党和红军与蒋介石矛盾加深而不是矛盾明显缓解,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错在“消除”二字,说法太绝对,不符合题意,排除;长征也未使中共获得了巨大的政治优势,选项D说法自身就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签约谈判中,清政府对增开商埠、割地、修改税则、赔款各项均比较容易予以接受。但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则以有违礼制为由多次拒绝,甚至打算以全免关税来换取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这说明清政府

A. 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

B. 仍然抱有天朝上国观念

C. 采取了灵活的外交策略

D. 开始建立近代外交体制

 

查看答案

在中国古代,儒学只是把道德作为一种现成的、肯定的价值与行为,缺乏对伦理道德是“天经地义的终极真理”的论述。所以,一旦时代变动,其可靠性就会遭到质疑。能弥补这一缺陷的是

A. 荀子以法律强化道德的约束力

B. 董仲舒将德治与大一统相结合

C. 理学使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

D. 明清之际强调道德的实用价值

 

查看答案

下表是太湖地区东晋至清各代水旱比较表

朝代

每百年内水灾次数

每百年内旱灾次数

东晋

7.9

1.0

隋唐

4.9

2.6

吴越

4.6

1.1

北宋

14.8

8.8

南宋

20.4

15.6

18.8

6.5

27.0

12.8

25.0

15.8

 

根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推测

A. 隋唐政治制度完善导致水旱灾害较少

B. 两宋时期水旱灾害较多导致经济倒退

C. 经济发展水平与水旱灾害次数成正比

D. 农耕经济发展致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查看答案

清雍正帝对军机大臣张廷玉评价道:“纂修《圣祖仁皇帝实录》宣力独多,每年遵旨缮写上谕,悉能详达联意,训示臣民,其功甚巨”,遗诏允其配享太庙,从而成为清代唯一获此殊荣的汉官。张廷玉之所以获此殊荣的原因是

A. 处理军机处事务决策得当

B. 文笔谋划严格,秉承皇帝意旨

C. 因满官职权下降而掌大权

D. 在僵化的体制下认真监察百官

 

查看答案

、睦邻友好是中国对外关系的基础。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二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五项原则完全可以成为在我们中间建立友好合作和亲善睦邻关系的基础。

——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材料三在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就指出:中日两国之间,“不但人民要往来,人民还要影响政府,改变政府的态度,两国才能友好。”

——《周恩来外交文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必须一边倒”的合理性。

(2)指出材料二所体现的外交原则及外交思想,说明其对中国外交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促进中日关系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在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时外交政策的变化趋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