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一切诏令皆出皇帝亲旨,大学士只替皇帝私人帮忙...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一切诏令皆出皇帝亲旨,大学士只替皇帝私人帮忙,全部责任在皇帝。最初是皇帝亲自在内阁:后来有些皇帝不常到内阁,由内阁条旨、票拟送进去批。甚至有几个皇帝则长久不管事,就变成怕见大臣了;于是经年累月,不再到内阁,一切公事都要送进宫里去,于是皇帝和内阁中间的接触,就多出一重太监上下其手的机会。皇帝有事交付与太监,再由太监交给内阁。内阁有事,也同样送太监,再由太监上呈与皇帝。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南京临时政府在行政上采取的是总统制,后为制约袁世凯,《临时约法》规定采取责任内阁制。1912年6月,袁世凯在任命王芝祥的问题上,违背法律规定,剥夺总理的副署权,破坏责任内阁制,导致内阁总理唐绍仪辞职。但从另一角度看,唐的辞职也表明了为维护责任内阁制而进行的斗争。此后在1917年的府院之争中,段祺瑞向黎元洪频频发难所祭起的主要法宝,实际上也是责任内阁制。虽然段祺瑞之后北京政府的历届弱势总理往往受制于大军阀,但责任内阁制之实虽亡,而其名尚存。应当说发端于辛亥革命的责任内阁制,仍是中国政治制度史上一种重要的政治模式和权力运作方式。

——马烈《简论辛亥革命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的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内阁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南京临时政府对行政体制做出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变化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比较明代内阁制与南京临时政府责任内阁制的相同点。

 

(1)特点:不断演化;从属于君权;内阁与皇帝间沟通不畅。 原因: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君主自身对政事懈怠。 (2)变化: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 影响:并未真正限制袁世凯权力;造成了政局不稳;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 (3)相同:是政府内部权力的分割;创新性的成果;存在弊端。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明代内阁制的特点按照材料一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明代内阁制是不断的演化的、内阁没有实际权力是从属于君主的、内阁与皇帝间还需要通过太监来沟通等均是可以作为答案的。产生这一特点的原因主要从内阁毕竟是加强皇权的产物、内阁不是法定的机构等多方面综合分析即可。 (2)材料二反映了南京临时政府原来是总统制后来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而变成了责任内阁制,所以南京临时政府对行政体制做出的变化也就容易解答了。这一变化的影响主要从一没有限制住袁世凯的权力,二反而造成了中国政局的不稳定,但是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的确是中国政治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 (3)明代内阁制与南京临时政府责任内阁制的相同点主要从积极方面二者均属于中国政治体制创新的成果,消极方面二者自身均存在弊端、均为中国的政局带来不利影响,在本质上其实均是政府内部权力分配、权力分割的产物等多方面分析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1995年1月至2001年1月,世贸组织共收到202次贸易纠纷投诉,其中由发达国家起诉的是发展中国家的三倍,美国和欧盟共起诉110次,占总量的55.4%。这种差别说明

A. 多数发展中国家尚未加入世贸组织

B. 外贸在发展中国家经济中比重较小

C. 发达国家的经济更易受到外部冲击

D. 国际贸易规则对发达国家更为有利

 

查看答案

“战略目标的冲突和长期海上对抗决定了这场战争的形式,与近四世纪英国所参加的战争相比,它是完完全全的贸易战争。交战的任何一方几乎都没有入侵对方领土的意图,英国所要求的是至高无上的贸易统治地位,……是为了求得海上生存而极力抗争。”这场发生于17世纪的战争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 西欧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

C. 英国建立起‘日不落帝国”

D. 荷兰的殖民霸权逐渐丧失

 

查看答案

1959年8,9月间,东三省减少轻工业用电2/3;1960年,山东省的轻纺、化工企业停工或半停工达3/4;1960年,全国城镇工矿人口猛增,全民所有制职工由1957年的2450万人猛增到5044万人。这表明当时

A.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 一五计划激发了人们的建设热情

C. 工业化加剧了经济困难

D. 国家向城市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查看答案

1953年下半年,上海市报社、出版社和剧团纷纷通过宣传画、连环画、故事书、越剧、沪剧、话剧、相声、说唱等形式,大力宣传人民当家作主的主题。这是为了

A. 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制造舆论氛围

B. 大力宣传一五计划的重大成就

C. 庆祝朝鲜战争胜利提高了国际地位

D. 动员选民参与人大代表的选举

 

查看答案

有人指出,经过长征,共产党和红军与蒋介石集团的地缘矛盾明显缓解,使当时国内政治格局和国共政策发生了变化。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长征

A. 为中国革命保存了有生力量

B. 消除了国共两党的分歧和矛盾

C. 推动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实现

D. 使中共获得了巨大的政治优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