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图反映了汉朝太学博士人数的增长情况。据该图得到的信息有 A. 儒家思想统治地位...

下图反映了汉朝太学博士人数的增长情况。据该图得到的信息有

A. 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巩固    B. “四书五经”成为学校教科书

C. 推动西汉察举选官制度的发展    D. 地方教育系统日趋走向完善

 

A 【解析】根据材料反映的“汉朝太学博士人数的增长”趋势来看,太学博士人数大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士人纷纷研习儒家经典,儒学大兴,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巩固,故答案为A项。西汉时期还没有“四书”的提法,排除B项;太学博士经考试合格即可到政府任官,与察举制无关,排除C项;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易中天在《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中写道:“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都一样。”材料意在强调两者都

A. 消灭异端思想

B. 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

C. 推动文化繁荣

D. 以强制政策确立皇帝权威

 

查看答案

“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群臣之太富,君主之败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下列言论中,与该观点同属一个学派的是

A. 兼相爱,交相利

B. 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

C. 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D.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中国人在远古时期就形成了一种天下观,是用空间方位定位自己的幅员,因此有天下、九州的称呼。孟子说天下一家,在韩非子的著作中,强天下、治天下、有天下、取天下的用法很多。这种天下观

A. 起源于宗法制分封制的实施

B. 是秦国完成国家统一的基础

C. 使古代中国的民族观念淡薄

D. 塑造出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

 

查看答案

(题文)(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程荫南

湖北人。1902-1905、1911-1915年两度赴日本留学,先后修习普通科和法律。在日本期间,他先后翻译或写作了《新式数学教科书》《数学问题解式》等系列数学著作,在国内数学界享有盛誉。民国初年,当选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佥事,湖北省参政员等职,但是由于他痛恨当时的官场腐败和军阀统治,所以基本上没有履职,过上隐居生活。1937年,听到日本侵华的消息,忧忿而死。

隐居家乡期间,他于1919年纂修了家谱。在“自序中写道:自欧化东渐以来,少年……奢谈国家主义,鄙弃家庭制度……举数千年遗传之国性,一蹴推翻之,不知西方虽无家族之制而其所谓民族主义膨胀于各地者,亦家族主义之蜕化而扩充之也。见在民国更新,合五大民族倡言同胞,亦西人民族主义之意……

(1)程荫南的历史活动与当时的社会历史变迁息息相关。简要分析程荫南主要历史活动的历史背景。

(2)简要归纳并评价程荫南在家谱“自序”中的主要观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等国的殖民统治迅速崩溃,亚洲、非洲出现了大量的民族独立国家。受亚非会议精神的鼓舞,南斯拉夫、埃及、印度等国反对美、苏等大国对世界和平的威胁,主张加强新独立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合作。1961年,南斯拉夫等国召开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会议通过了《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要求根本消除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实现持久和平。从此,不结盟运动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此后,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发展,不结盟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他们反对霸权主义、新老殖民主义,反对战争威胁,要求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争取实现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经济独立,摆脱新老殖民主义者的剥削和压榨,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摘编自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编辑部《不结盟运动主要文件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不结盟运动兴起的主要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结盟运动的历史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