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二十世纪初,反满情绪己弥漫开来,所谓种姓革命己成为人们所欢迎、了解的时候,孙中山则强调指出,“兄弟听见人说,民族革命是要灭满族民族,这话大错。”“民族主义并非是遇到不同种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是不许那不同种族的人来夺我民族的政权。”(《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问题》)这表明孙中山主张的民族主义
A. 反对满族贵族的统治
B. 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C. 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
D. 反对盲目排外
1913年,康有为等在山东曲阜召开孔教会第一次全国大会。与此同时,全国各地还相继成立了一些名目不同的尊孔组织,如“孔社”、“宗圣社”、孔道会”等。时人张尔田在《为定孔教为国教事敬告两院议员》中主张:“欲谋长治久安,非从根本上解决不可。”这从侧面反映了
A. 民从参政意识普通提高
B. 民国政府维护宗教信仰自由
C. 启发民众觉悟的迫切性
D. “尊孔复古”逆流终究不得人心
从1920年开始,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五所大学讲授“唯物史观研究”等课程;1923-1924年,他又先后在北京大学开设《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史学思想史》等课程。这些做法
A. 表明李大钊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B. 说明马克思主义已成社会思潮主流
C. 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D. 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报刊的出现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体现。有关下图报纸说法正确的有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一代风流人物的登场》一文指出,1894年,未来中国的主导者开始崛起,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孙中山等一大批政治新秀走上前台,他们因甲午战争改变了命运,更改变了人生态度和政治理念,中国历史则从此进入“快进”模式。他们主导的“快进”模式以
A. 资产阶级代议制为目标
B. 实业救国为主要途径
C. 美国的政治制度为蓝本
D. 西方学说代替传统儒学
1867年,王韬漫游法英等国,后在《纪英国政治》中写到:“论者徒夸其水师之练习,火器之精良,为足见其强;工作之众盛,煤铁之充足,为足见其富,遂以为立国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其富强之末,而非其富强之本也!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对材料信息解读有误的是
A. 王韬对西方社会制度存在误判
B. 英国之行开阔了王韬的视野
C. 王韬赞成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D. 对洋务运动有一定程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