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得出西汉早期就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这一结论的证据,主要来自 A. 马克思的论述 B...

得出西汉早期就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这一结论的证据,主要来自

A. 马克思的论述

B. 考古领域在汉代墓葬遗址中发现纸片

C. 蔡伦改进造纸术

D. 蔡侯纸的说法

 

B 【解析】实物证据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得出西汉早期就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这一结论的证据,主要来自考古领域在汉代墓葬遗址中发现纸片,故答案为B项。A项属于后人的论述,证据远不如B项客观,排除;CD项均出现于东汉时期,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郎宁和苏敬两位同学来到古代中国科技成就陈列馆,看到了下列两幅名叫“浑仪”的照片,有了如下一段对话,他们的判断比较接近史实的一项是

A. 郎宁:这一组雕塑作品表达了科技是生产力的寓意

B. 苏敬:不对,这一组雕塑作品是想证明古代中国科技发达

C. 郎宁:如果是科技仪器的话,应该是张衡的测量地震的仪器

D. 苏敬:它给人一种宇宙洪荒的感觉,应当是天文观测的仪器

 

查看答案

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

B. 顾炎武主张废除儒家思想

C. 顾炎武批判“心学”对儒学思想的背弃

D. 顾炎武批判“心学”的空谈

 

查看答案

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里,我们能够看到

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②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终结

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

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自然经济的鼎盛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致力于人的精神自由的思考并且注重思辨的思想家,最有可能的应该是

A. 孔子

B. 荀子

C. 韩非子

D. 庄子

 

查看答案

材料一魏源曾经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们向俄国学习。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说明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

(2)材料二中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近代哪一派的观点?你怎样理解这一观点?

(3)较之材料一、二,材料三的内容又有何进步之处?

(4)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有什么重大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