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80年代以后,邓小平多次发表谈话,全面阐述了“一个国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80年代以后,邓小平多次发表谈话,全面阐述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深刻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

材料二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目的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一国两制”有何体现?

(2)材料二中“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体现了中国政府一种什么原则?

(3)材料三反映了海峡两岸关系怎样的发展趋势?

 

(1)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20世纪90年代香港、澳门回归,“一国两制”成功实施。 (2)独立自主解决内部事务的原则,不允许别国干涉我国内政。 (3)台湾与祖国大陆长期隔绝状态已被打破,海峡两岸关系缓和并呈现出进一步发展的趋势;两岸已实现“三通”。 【解析】(1)目的:由材料一中的“两种制度长期共存,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再结合所学“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背景可以知道,提出的目的是为了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体现:根据所学20世纪90年代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可以推论出“一国两制”成功实施,我国统一大业往前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2)“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体现的是我们自己的内政问题,理应自己解决,所以是独立自主解决内部事务的原则,不允许别国干涉我国内政。 (3)材料三中的第一幅图片反映的是台湾与祖国大陆长期隔绝状态已被打破,海峡两岸关系缓和并呈现出进一步发展的趋势;第二幅图片反映的是两岸已实现“三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建国以来,中国人民在民主法制建设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指出材料一图片所反映的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2)材料二反映了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进步。透过图片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3)你认为“依法治国”方针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文《同盟会宣言》

材料二  57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2006年4月21日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60周年,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经过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已经初步地找到了一条适应中国现代化需要的中国政治发展道路。

——陈红太谈我国60年民主政治建设成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孙中山政治主张的核心内容。为实现上述主张,孙中山进行了什么重大实践活动?其结果怎样?

(2)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简要说明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方面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3)结合所学概述新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查看答案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海峡两岸实现直接三通

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A. ①④③②

B. ①②③④

C. ②①③④

D. ①②④③

 

查看答案

2006年4月,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福建进行为期5天的“福建祖地行”时引用了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句:“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连战引用此诗句的用意是:

A. 表达对“台独”势力的强烈谴责

B. 希望两岸迅速实现统一

C. 形容台湾福建血同源根同宗的关系

D. 对海峡两岸关系前途的担忧和无奈

 

查看答案

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潮流促成了

A. 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B. “九二共识”的达成

C. “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

D. 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