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图片是2008年11月央视热播的电视剧《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图片是2008年11月央视热播的电视剧《台湾·1895》的剧照。

材料二  1955年美国《时代》周刊杂志的一期封面人物是蒋介石,背景是一个国民党士兵孤单地守望着大海。

材料三  下图的漫画反映了中国政府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在台湾出现“登辉撤退,水扁独撑”的一幕。

材料四  2008年11月,海协会会长陈云林访问台湾,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台北进行会谈,双方一致同意开通两岸海运直航,实现两岸海上客货直接运输。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电视剧反映的故事和近代中国哪一事件相关?对台湾和大陆关系有何影响?看了材料一中的图片你有何感想?

(2)材料二反映出海峡两岸怎样的关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从材料三漫画中可以看出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什么?中国政府为什么制定《反分裂国家法》?

(4)目前,海峡两岸主要以什么方式进行交流?怎样实现海峡两岸的统一?

 

(1)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台湾人民不甘心被日本统治、奴役,展开各种形式的反割台斗争。 (2)两岸分离。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国民党败退到台湾,两岸暂时分离。 (3)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坚决反对“台独”势力,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4)大陆和台湾民间交流日益扩大,经贸联系加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1)事件:电视剧《台湾·1895》反映的是导致台湾被日本割占的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影响:即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台湾人民不甘心被日本统治、奴役,展开各种形式的反割台斗争。 (2)由材料二中的新闻人物蒋介石和“背景是一个国民党士兵孤单地守望着大海”可知这是指台湾与大陆之间的两岸分离。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国共两党之间的解放战争结束,国民党败退到台湾,两岸暂时分离。 (3)基本立场:由材料三“中国政府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和漫画中《反分裂国家法》像一张网对着台湾,可知这里反映了中国政府的基本立场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坚决反对“台独”势力,维护国家统一。原因:之所以制定这一法律,是为了国家统一的问题,即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4)方式:由材料四中的“协会会长陈云林访问台湾,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台北进行会谈,双方一致同意开通两岸海运直航,实现两岸海上客货直接运输”可知当前大陆和台湾的交流方式是民间交流,这种交流日益扩大,经贸联系加强。怎样:要解决两岸关系,我们中国政府的态度和方法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列三幅图体现了新中国初期的民主建设成就:

图一 出席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云南代表

图二 廖承志在政治协商会议上讲话

图三 拉萨各界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

材料二 刘少奇在中南海被批斗,失去人身自由。他拿着《宪法》愤怒地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是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

材料三 据《华商报》消息,贵州省锦屏县平秋镇圭叶村,最近因一枚由本村村民发明刻制的“公章”而闻名全国。他们将刻有“平秋镇圭叶村民主理财小组  审核”字样的印章分为五瓣,分别由四名村民代表和一名党支部委员保管,村里的开销须经他们中至少三人同意后,才可将其合起来盖章,盖了章的发票才可入账报销。这枚印章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牛公章”。

请回答:

(1)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什么政治制度?简述其特点?

(2)为什么当时宪法也无法维护共和国主席的人身权利?

(3)材料三“史上最牛公章”“牛”在何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80年代以后,邓小平多次发表谈话,全面阐述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深刻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

材料二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目的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一国两制”有何体现?

(2)材料二中“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体现了中国政府一种什么原则?

(3)材料三反映了海峡两岸关系怎样的发展趋势?

 

查看答案

建国以来,中国人民在民主法制建设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指出材料一图片所反映的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2)材料二反映了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进步。透过图片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3)你认为“依法治国”方针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文《同盟会宣言》

材料二  57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2006年4月21日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60周年,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经过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已经初步地找到了一条适应中国现代化需要的中国政治发展道路。

——陈红太谈我国60年民主政治建设成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孙中山政治主张的核心内容。为实现上述主张,孙中山进行了什么重大实践活动?其结果怎样?

(2)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简要说明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方面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3)结合所学概述新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查看答案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海峡两岸实现直接三通

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A. ①④③②

B. ①②③④

C. ②①③④

D. ①②④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