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

《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A.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 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D. 巩固苏维埃政权

 

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革命是指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第二次革命是指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起无产阶级政权。材料所述“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应当是指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的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的主张。故答案为A项。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是二月革命完成的任务,排除B项;列宁认为应当退出一战,排除C项;列宁认为应当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而不仅仅只是巩固苏维埃政权,排除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十月革命不仅产生了一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新的思想意识,而且还深刻地影响了战后数十年世界历史的模式。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下列能体现苏联成为世界历史的引领者的是(    )

A. 否定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

B. 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C. 开辟了一条独特的工业化道路

D. 民主制度为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查看答案

有学者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归纳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下列符合该时期“由理想到现实”特点的史实是

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 巴黎公社的建立

C.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 十月革命的胜利

 

查看答案

英国政治学家海伍德认为“‘革命’是一个破坏与取代旧秩序的戏剧性与深远性的变化过程。”政治革命是“包含超出法律范围的大众行为的群众起义,它们通常(并不必然地)带有暴力的色彩。”社会革命是“所有制和经济制度的变革。”按照海伍德的观点准确描述20世纪上半期发生在苏俄的革命应该是

A. 社会革命源于政治革命的完成

B. 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同时完成

C. 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并不同步

D. 十月革命比二月革命彻底

 

查看答案

彼得格勒起义当晚,军事革命委员会发布通告称:“起义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胜利”。“苏联解体后研究的资料也表明,当晚冬宫的防卫长官自己打开了冬宫大门,并把起义者带到了临时政府部长们正在开会的地方”。然而,此前苏联官方坚称起义者在冬宫发生了一夜的激烈战斗。苏联政府这样叙述历史细节,是为了

A. 说明斯大林的英明决策

B. 证明革命具有残酷性

C. 突出强调阶级斗争的需要

D. 尽可能还原历史真相

 

查看答案

西方标准教科书认为,(列宁)《怎么办?》一书是最终导致斯大林主义的残酷的布尔什维克之连续链条的第一环。……里赫则系统地证明了俄国革命运动中最坚定地追求政治自由的战士不是别人,而正是列宁。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 西方学者对俄国革命史有分歧认识

B. 西方学者认为列宁斗争功过参半

C. 西方学者对布尔什维克持否定态度

D. 西方学者认为列宁追求政治自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