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朱熹在论述“理”与“气”的关系时说,“理未尝离乎气,然理形而上者,气形而下者……...

朱熹在论述“理”与“气”的关系时说,“理未尝离乎气,然理形而上者,气形而下者……”,“……若理,则只是个净洁空阔的世界,无形迹,他却不会造作。气则能酝酿凝聚生物也。但有此气,则理便在其中”。这里朱熹强调

A. 理与气缺一不可

B. 气是万物的本原

C. 理直接生成万物

D. 理与气同属第一性

 

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理未尝离乎气”“但有此气,则理便在其中”,表明朱熹主张理与气相存相依,缺一不可,A项正确。朱熹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题干中无法体现理直接生成万物,而是强调理与气的关系,排除C。朱熹认为理和气的关系有主有次,理生气并寓于气中,理为主,为先,是第一性的,气为客,为后,属第二性,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翻检《全唐诗》可知,唐诗所涉茶产地6道、27州,其90%集中于江南、山南、淮南、剑南等地区。这反映了

A. 南方整体经济实力超过北方

B. 南方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 南方农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

D. 茶叶税收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

 

查看答案

汉代以后,素菜成为一个菜系。《齐民要术》中有素食专辑,宋代则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素食专著。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农业发展滞后

B. 新的思想因素

C. 专制统治干涉

D. 商品经济推动

 

查看答案

儒家学者并不相信鬼神存在,却注重丧礼和祭祀;墨家学者相信鬼神的存在,却反对丧葬和祭祀的缛礼。这体现出

A. 儒墨两家在鬼神观上难以自圆其说

B. 对待鬼神的态度是儒墨的根本分歧

C. 各家学说在战国后期分歧逐渐加深

D. 思想侧重点不同造成了相似的矛盾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美利坚合众国形成的过程和背景来看,美国的立国经验是独特的。首先,和西方大多数国家不一样,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完成的,国家体系的形成是先有州而后才有国家。其次,“州”的地位的演变,一直是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州先由殖民地上升为独立之“邦”,后又降格为从属于联邦的成员,不管其地位如何演变,但始终都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再次,由于合众国直接脱胎于“联合殖民地”,因此这种联合的程度和方式作为一种标志,不仅划分了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组织和结构的形式,而与其他任何国家不同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材料二进入19世纪后,德意志各地的资本主义逐步发展。

1815年起,德意志人民要求实现国家统一的斗争不断高涨。

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后,认为“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议论和多数人投票能够解决的,有时候不可避免的,要通过一场斗争来解决,一场铁与血的斗争。”以统一为名限制自由,调和君权与资产阶级间的矛盾,利用普鲁士的经济优势,于1864年击败丹麦,1866年击败奥地利(见普奥战争),成立北德意志联邦。

1870~1871年在普法战争中击败法国,兼并南德诸邦。

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俾斯麦出任宰相,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最终实现德意志的统一。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独立后的美国实行“联邦制”的原因,并分析该制度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1871年德意志实现统一的因素。

 

查看答案

一百年前,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抉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备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济、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的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思想两方面说明“民国”为中国带来的“前无古人的变化”。

(2)材料一、二对“民国”的评价有何不同?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应如何理解“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