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卡(公元前4—公元前65)认为,奴隶是人,他们的天性和其他人相同...

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卡(公元前4—公元前65)认为,奴隶是人,他们的天性和其他人相同,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其他人民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和高尚那些品性。此观点

A. 顺应了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

B. 表明人类自我意识开始觉醒

C. 力图把人们从封建等级制度中解放出来

D. 从自然权利的角度论证平等法则

 

D 【解析】塞内卡生活的时代罗马正处于向帝国转变的时期,排除A。B对应的是古希腊智者学派。当时罗马处于奴隶社会,排除C。根据“奴隶是人,他们的天性和其他人相同”等信息可知D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宗教改革早期,路德不赞成在学校中教授德语。但此后,他一改原有的主张,积极推行用德语传教,并亲自把《圣经》翻译成德文。这一变化

A. 彰显反专制和求民主的时代精神    B. 消除教会神权对世俗领域的禁锢

C. 否定《圣经》地位和上帝的存在    D. 激起德意志民族反天主教会风潮

 

查看答案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对上述论述理解正确的是

A. 触及到君主专制制度的要害    B. 提出了民主政治的基本构想

C. 将民本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    D. 对清代制度产生深刻的影响

 

查看答案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这一变化的出现是由于

A.儒学正统地位不断受佛道冲击

B.为了发展和完善儒家思想的需要

C.唐朝中外思想文化的广泛交流

D.统治者要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是一次长时期的世界范围的大变革,它的物质基础就是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的发展。可以说,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两根主轴,世界历史是在这两根主轴的推动下产生发展演变的。因此,在进行历史评价的时候,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交往的发展便成了评价的标准。促进生产力和推动社会交往发展者应肯定之,反之则应加以否定,这样有利于我们认识和评价很多历史现象。

——摘编自李植坍《整体世界历史初探》

运用材料中所述的历史评价标准,选取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查看答案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反思全球性问题过程中就生存和发展作出的理性选择和科学回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伦理之生态价值

材料二美国西部的生态变化

大平原地处美国中西部,19世纪中叶之前,大平原被标示为“美洲大荒漠”,表明该地区不适合人定居。从19世纪中后期以来,美国政府通过实施《宅地法》、向铁路公司授地等政策措施,吸引移民前来定居,这里被宣传为“西部花园”“农业天堂”。宣传得以广泛传播,也得益于那一时期铁路的贯通、旱作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业机械的应用。……尽管如此,近一个多世纪以来,该地区农业灾害仍屡见不鲜,最严重的发生在1930年代。经济凋敝,社会动荡,农场大量破产,数十万人流离失所。严重的生态灾难和1930年代大萧条同时出现,实际上表明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体系已经深陷困境。

——高国荣<环境史视野下的灾害史研究:以美国大平原农业开发为例》

材料三智能文明与生态文明

在信息科学技术以及其他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在知识经济发展的成果及其累积效应的基础上,将形成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智能文明。智能文明不仅会开辟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而且也会开辟出生态文明发展的新纪元。

——张云飞《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生态文明》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表格中的中华伦理所蕴含的生态价值。

(2)据材料二概括推动美国大平原开发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对“严重的生态灾难和1930年代大萧条同时出现”的状况,美国政府的主要举措。

(3)关于智能文明对生态文明的贡献,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