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20年9月出版的《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下图),封面设计了一个地球图案,从东...

1920年9月出版的《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下图),封面设计了一个地球图案,从东西半球伸出两只手紧紧相握,代表了革命团结的力量,该寓意

A. 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的肯定与否定

B. 暗示《新青年》成为中共的机关刊物

C. 象征国共两党准备第一次合作

D. 表达出“以俄为师”的思想

 

D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可知,东西半球两手紧握,代表了革命团结的力量,暗示中国与苏俄团结,可知《新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号召先进中国人“以俄为师”,D项正确;新文化运动中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的肯定与否定,排除A;《新青年》不是中共的机关刊物,排除B;国共两党合作是1924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排除C。所以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学家徐中约认为,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不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对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力图使之从一个落后的儒家普世帝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这种见解(    )

A. 抹杀了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反侵略求独立的反抗史

B. 避免了仅仅使用“外因”来解释中国近代史的变迁

C. 夸大了近代中国人民主动融人世界潮流的奋斗精神

D. 批评了部分历史学家不顾事实崇洋媚外的治史态度

 

查看答案

甲午战后,梁启超写道:“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奴隶于主人之事,罕有关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之然也。”在梁看来,中国之“大患”在于

A. 专制政治导致人民缺乏公民权利    B. 国民素质状况阻碍民主化发展

C. 社会矛盾激化致使统治危机加剧    D. 公民意识与民族意识严重缺失

 

查看答案

1895年,严复在《原强》中阐述了“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思想。张之洞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发表《劝学篇》,把“中体西用”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晚清“体用之争”

A. 割裂了传统的中国文化

B. 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启蒙

C. 都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

D. 表明民主自由深入人心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王……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什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从中可知

A. 理学不利于约束道德人心

B. 清代儒学回归孔孟本源

C. 理学失去了传统主流地位

D. 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

 

查看答案

南宋永嘉学派代表人物叶适针对朱熹等人的“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思想,提出了“功利之学”,认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这反映出

A. 理学有性理空谈倾向

B. 叶适否定了“道义”之学

C. 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

D. 理学已经不适应社会现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