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阅读史,是一部以“仕”为主体的阅读史,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阅读史,是一部以“仕”为主体的阅读史,阅读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导,甚至还规范了经史子集学习的先后秋序。但是,伴随着社会科技文化的发展带来纸质书籍的“贬值”,加之科举制度的实行,阅读权力也从绝对垄断到有限控制。藏书和阅读不再是王室和官吏的专利,民间藏书数童和读书的人数逐渐增多,书籍种类和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元。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著书立说,还是自隋朝开科取士以来,历代读书人,发奋苦读,求取功名,其目的都只是期待有朝一日,能“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学而优则仕”无疑是封建时代读书人的最佳出路。

——摘编自邮红梅《中国古代民众阅读的演进》

材料二

晚清的阅读革命经过了一个较长的酝酿期。新式媒体、新式出版机构及西学类书刊的增加,为阅读革命的生成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支律条件,但并未使潜在的阅读革命转化为现实。甲午一役后,为了救亡,士大夫阅读的主题逐渐由四书五经转到西学,关注的焦点正由内而外、由古而今,推崇的学问家由诸子百家转为卢梭、孟德斯鸠等,士大夫津津乐道的关健词正由仁义、纲常、名教而转为民权、自由、革命等。一场外力推动型的“阅读革命”正悄然兴起。

——摘编自间小波《论晚清阅读革命的兴起及政治功效》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民众阅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晚清士大夫阅读与古代的主要不同。

 

(1)特点:以儒家经典为主导,内容逐渐丰富:以“仕”为主体,人数逐渐增多:以仕进为主要目的.致力于求取功名。 原因:社会经济的发展;科举制度的推行;儒家思想的影响;造纸术、印刷术的发展。 (2)不同:晚清以西学为主.古代以儒家经典为主;晚清重在救亡图存.古代重在谋求功名:晚清推动了社会变革,古代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解析】(1)特点:根据“阅读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导”“书籍种类和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元”“藏书和阅读不再是王室和官吏的专利,民间藏书数童和读书的人数逐渐增多”“其目的都只是期待有朝一日,能‘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概括得出。 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分别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举制度的推行、儒家思想的影响和造纸术、印刷术的发展方面分析解答。 (2)不同:根据“士大夫阅读的主题逐渐由四书五经转到西学”“为了救亡”“推崇的学问家由诸子百家转为卢梭、孟德斯鸠等,士大夫津津乐道的关健词正由仁义、纲常、名教而转为民权、自由、革命等”结合古代阅读的主题、目的和作用总结概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后,儒家经典从政治、教育领域全面退出,带来了人们对新社会秩序的怀疑和迷茫,也导致了空前未有的信仰危机。为了应对这种危机,朝野上下的守旧势力在“尊孔”的旗帜下力图重建新的信仰和道德秩序。康有为、陈焕章等人组织孔教会,发起了国教运动;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公开命令尊孔读经,企图在“保存国粹”的幌子下强化对民众的思想控制。尽管袁世凯尊孔未必与其帝制活动有内在的联系,但他在尊孔的旗号下公开进行帝制复辟活动,则是不争的事实;至于孔教会与张勋复辟帝制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样也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尊孔思潮引起中国先进分子的猛烈批判,孔子及儒学的独尊地位亦随之瓦解。

——摘编自左玉河《民国初年的信仰危机与尊孔思潮》

材料二

17—18世纪,欧洲在工业革命奠定的基础上走向了空前的繁荣,与此同时,科学理性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虽然在理论舞台上唯理论和经验论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但是它们的目的却是一样的——为自然科学寻找可靠的基础。自然科学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它也导致人类心灵的堕落和生存价值的缺失。对工业文明中出现的道德沦丧和自我迷惘等种种社会危机,德国的浪漫主义者忧心忡忡。他们认为,一切后果都是和理性主义的研究方法分不开的,并由此对理性主义进行了深刻反思。

——摘编自王晶亮《德国浪漫主义的精神特质及其时代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辛亥革命后中国信仰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西方出现信仰危机的异同。

 

查看答案

在审判国王查理一世时,代表议会的审判长布拉德肖说:“…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服从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段话主要体现的是

A. 君主立宪的主张

B. 自由平等的学说

C. 社会契约的理念

D. 议会至上的特点

 

查看答案

康德(1724—1804)宣称:普鲁士的开明体制,代表着一个新的时代——启蒙时代的降临。他赞美普鲁士皇帝说:“也惟有自己已启蒙、不惧怕阴影、但同时手里握有一支训练有素且人数众多的军队以保障公共安定的君主,才能够说出一个共和国不可以斗胆说出的话:理性吧,思考多少、思考什么都行。”这说明康德

A. 赞赏德意志君主立宪制    B. 支持和尊重思想自由

C. 认为君主具有理性精神    D. 推崇普鲁士军国主义

 

查看答案

伏尔泰认为:“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这表明他

A. 肯定了教会的统治权威    B. 坚持彻底的无神论思想

C. 主张理性的宗教信仰    D. 与因信称义的主张一致

 

查看答案

伊拉斯谟在《愚人颂》中说:“如果生活中没有那种傻得可爱的感官快乐来调剂和平衡,那么……人生就是一个充满忧郁、单调乏味、令人讨厌、无法忍受和十分艰难的过程。”这表明伊拉斯谟

A. 反对社会不平等现象

B. 宣扬了新兴资产阶级人生观

C. 批判世俗的享乐主义

D. 开启了追求理性人生的先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