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人们一般认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人们一般认为,太平天国对清王朝封建统治的打击,有助于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近年来,在研究深入的同时,人们努力对太平天国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作为发生在近代时期的农民起义,我们更要注重从现代化的角度去重新审视。从这个角度衡量,太平天国建立的政权,沿袭了封建的君主制、等级制;它借用西方基督教的形式并将其中国化,在将其作为号召和发动农民的工具的同时,又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专制政权。太平天国反对清王朝,只不过是要用一个封建王朝去取代另一个封建王朝。太平天国从宗教出发所采取的反孔政策,它所引起的长达十几年的内战,对中国探求现代化的进程都是一个冲击。

——《近代史史学新观点》

评论材料中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第一种观点判断:太平天国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促进统治集团内部的调整和更替;太平天国肩负时代的使命,在反封建的同时还反侵略,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们在思想上提出了《资政新篇》,勾勒了中国近代化蓝图,具有开拓性的划时代意义。 第二种观点判断:从太平天国的领导阶级、主力、政策等方面来看,仍然是旧式的农民起义;《天朝田亩制度》企图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实行公有共享和绝对平均主义,违背历史潮流;运动长期集中在长江流域,破坏了中国最先进省份的生产力;颁布的《资政新篇》虽是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文件,但并没有付诸实践。 【解析】本题属小论文写作题,材料的核心观点是如何看待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即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是起推动作用还是阻碍作用。高中历史小论文的写作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步骤进行:首先要确定材料中的核心观点,在此基本上明确表达学生自己的态度,即表明是赞成或是反对的态度;然后,寻找相关的史实论据进行论证,在论证过程中往往采用正反论证或多角度、多方面论证两种模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粤西)遍地皆盗……盖承平久,孳息繁衍……地不能增,而人加众至二三十倍,故相率为盗以谋食……取才之涂(途)太隘。逆匪杨秀清、韦昌晖(辉)、石达开之才皆非今翰詹(注:翰林和詹事两种官职的合称)及方面大臣所及也。

——汪士铎《乙丙日记》(注:汪士铎曾经担任过曾国藩的幕僚)

材料二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然而甚至在最初那些有希望的年代中都有迹象表明,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

——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态度,说明你的判断依据。作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因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太平天国是怎样进行“社会革命”的。为什么“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和沙俄怕英国垄断中国沿海市场,因此迫不及待地叫嚷愿意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咸丰皇帝没有明确表态,他要军机大臣通知曾国藩等总督巡抚妥筹办理,提出意见。曾国藩向咸丰皇帝建议:应请饬下王公大臣等传谕该夷酋,奖其效顺之忱,缓其会师之期,俟其军克复皖、浙、苏、常各郡后,再由统兵大臣约会该酋,派船助剿。

材料二 密迪乐曾连任英国驻上海领事馆翻译官达10年之久。1855年10月1日,他在伦敦《泰晤士报》发表对中国革命的意见时说:现在最好的下策无论是为着出入口商务的发展,或是为着基督教新旧教派的传播,西方国家只有一条稳当的道路可走,那就是:各自训令其驻华代表认真执行任由中国人自行处理中国事务的政策。……至于商业界,我不能不说,利用某一方之软弱或恐慌,巧取豪夺,以获得什么东西,将不会有长久的利益;而以武力干涉战争,无论偏袒哪一方,将必处于无政府状态,并将毁坏中国之工业精神——这种精神是一切永久性的商业所必须依赖的。其主张基本与英国的政策一致。

材料三 1862年5月10日,英法军队以军舰大炮打败太平军,占领了宁波港。5月16日,夏福礼给普鲁斯的报告说:本月10日上午10点左右……对宁波港的轰击开始了,连续炮击约5小时之久,结果打败了太平军,并把他们赶出城。就在太平军撤离宁波的那天晚上,我们立刻把满清官员送去衙门复职,并把宁波正式移交给他们。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法俄要求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及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得到哪些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摘编自《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政治上主张以法治国,设新闻官,广采社会舆论,官吏由公众选举;经济上,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建铁路、造轮船;文教上,提倡设立新式学堂,办医院,禁止贩卖人口。

——摘编自《资政新篇》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两个文献所涉及的近代中国重大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内容并分析其主张能否真正实现。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资政新篇》的作者及此文献的新主张。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时代发展的角度分析《资政新篇》和《天朝田亩制度》哪一个更符合时代潮流。

 

查看答案

杨秀清在《谕英使文翰》中说:“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亦当嘉汝忠义也。”这表明太平天国的局限性在于

A. 力图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

B. 小农的保守意识

C. 没有与外来反清势力联合

D. 对西方列强本质认识不清

 

查看答案

太平天国时期的歌谣有号召歌、响应歌、英雄歌、记事歌,用诗体语言和群众口语记述太平天国的光辉历史。“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这一首歌谣

A.属记事歌,再现了天平天国辉煌的历史

B.语言生动,可作为研究起义原因的佐证

C.表明金田已是全国革命志士的向往之地

D.反映了太平天国政权仍是一个封建政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