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公元前123年的罗马《索贿罪法》规定,主持审理贪污受贿案件的裁判官应按照法定程序...

公元前123年的罗马《索贿罪法》规定,主持审理贪污受贿案件的裁判官应按照法定程序,从拥有一定财产的居民中挑选50名陪审员,组成审判团参与审判。由此建立起来的陪审制

A.照搬了希腊的司法制度

B.标志着罗马法律的日趋完备

C.反映了罗马政体的改变

D.体现了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

 

D 【解析】材料中“法定程序”“审判团参与审判”等信息主要反映的是完善审判程序,促进审判的公平性,这体现了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性,故选D项。题干信息中未反映出希腊司法制度的相关信息,不选A项。标志罗马法律的日趋完备的是《民法大全》,不选B项。司法程序的完备与政体没有关系,不选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共和国晚期,特别是在罗马帝国时期,司法者建立起一项原则,即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这项“原则”

A.体现出古罗马司法追求公平公正

B.推动罗马法由习惯法转向成文法

C.确保了罗马境内居民权利的平等

D.反映出民主是罗马法的本质内涵

 

查看答案

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反映了罗马民法

A.注重证据                          B.纵容犯罪

C.主张重罪轻罚                      D.维护贵族利益

 

查看答案

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在《国家论》中提出以德性为基础的宪政理论,认为国家是履行德性、根据有关法律与权利的协议而结合的多民族共同体。这一理论的提出反映了

A.西塞罗主张以德治国

B.西塞罗最早提出民主理念

C.罗马法体系的形成

D.罗马由共和国向帝国过渡

 

查看答案

罗马法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它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转变从根本上说是适应了

A.维系帝国的需要            B.巩固贵族统治的需要

C.外来移民的需要            D.维护平民利益的需要

 

查看答案

公元前445年,罗马废除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67年,又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罗马制定上述法律的主要目的是

A. 完善法律体系

B. 稳定社会秩序

C. 保障平民利益

D. 维护帝国统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