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著名学者李泽厚认为:“尽管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方面汉承秦制……但是,在意识形...

著名学者李泽厚认为:“尽管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方面汉承秦制……但是,在意识形态的某些方面,又特别是在文学艺术领域,汉却依然保持了南楚的乡土本色。”以下作品中,最能体现该观点的是

A、《史记》                   B、《汉书》

C、《上林赋》                 D、《离骚》

 

C 【解析】材料“汉承秦制”“保持了南楚的乡土本色”反映的是虽然政权更迭,但是在文学形式上仍有楚辞风格,结合所学可知,汉赋是在楚辞基础之上形成的文学形式,符合材料的是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故选C项。《史记》和《汉书》属于史书,不是文学著作。不选AB两项。《离骚》是战国屈原的作品,与材料“汉承秦制”不符。不选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有“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风骚”原为文学的代名词,是指古代中国文学中的

A.唐诗和宋词                         B.《诗经》和楚辞

C.楚辞和汉赋                         D.《诗经》和元曲

 

查看答案

端午节用于纪念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这位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屈原       D.陆游

 

查看答案

一部文学作品全方位、多角度地再现了西周时期社会环境、世态人情。这部作品最有可能是

A.《老子》         B.《孟子》

C.《诗经》         D.《离骚》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

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起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未成年人也不得参与公务。

世代相传的习俗应受到尊重和服从,但其有效性不应凌驾于理性或法律之上。

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因此.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如果当事人涉嫌犯罪,则可以通过拷问迫使他供出同谋与罪行。然而在涉及与王侯有关的叛国罪时,如果需要提供证词,且为情势所适,则所有都无一例外地应接受拷问。拷问不应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之原则。

——摘自古罗马《民法大全》

材料二    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之的标准。”“真正的法律,是广泛流传于所有人之中的、永恒不变的、与自然和谐一致的健全的理性。为了避免法令违背这个法则,宗教决不能禁止或部分废止它,我们也无权通过元老院或人民使我们自己不受约束。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罗马法中所体现的法律原则和法律观念。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西塞罗自然法观念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罗马帝国时代对民众来说,除敬拜顺服皇帝外,更重要的是顺从帝国的法律。按照法律,所有帝国公民在统一的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材料二    它们于公元533年,根据查士丁尼的指令汇集成书。在它的“摘要”中说道:释放奴隶也列入列国通法。释放是从手中释放,即给予自由。世人天生是自由的,没有天生的奴隶。

——以上材料均摘自[荷]李伯庚《欧洲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适应罗马帝国时代的社会变化,罗马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说明帝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社会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所指代的法学著作并分析“它”问世重要意义。

(3)根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法所蕴含的法律精神,并分析罗马法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