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该言论旨在

A.维护儒学独尊地位                    B.反对文人参加科举

C.大力提倡求实学风                    D.强调加强自身修养

 

C 【解析】题干的材料表明,学习的目的是要“明道”“救世”,即为了明白事理,济世救民,如果只是为了吟诗作赋,成了所谓的雕虫小技,又有什么用处呢,这说明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故选C项,不选ABD三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主要原因是该书

A.宣扬西方的启蒙思想主张              B.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查看答案

以下是一份不完整的某历史人物表,据信息判定此人是

姓名

时期

历史评价

生卒年

15271602

发挥天真自心,扫荡酸腐之气,慨然醒世,勃然通民

好为惊世骇俗之论,务反宋儒道学之说

狂悖乖谬,非圣无法

 

 

 

 

 

A.黄宗羲          B.李贽           C.王夫之        D.顾炎武

 

查看答案

清史专家指出: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对该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学术思想的发展

B.明清儒学力图恢复先秦的儒家学说

C.明清儒学比较全面地指出理学的弊端 

D.明末清初时期近代民主思想产生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材料二  中历,又称“阴历”、“农历”,是中华文明的一大象征。过去的东亚汉文化圈以农耕文明为主,传统的中历表现月亮的阴晴圆缺,又反映太阳的四时变化,是非常适合东亚社会的,中国、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东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一用就是两三千年。

中历过去在东亚的通用,还具有国际秩序的象征意义。“正朔,所以统天下之治也。”(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四十《同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历法的国家之一,也曾以颁赐历法来宣示对天下的控制。在朝贡-册封体制之下,通用或部分通用中国历法,每年由中原朝廷颁赐历书供各国和各地区使用,或授权有些国家或地区据此编出各自的代用历书,此即所谓的“颁正朔”或“奉正朔”,是东亚传统国际秩序的象征。

朱元璋登基伊始,也遣使于周边各国,要求朝贡,给予册封,并颁赐《大统历》,以重整东亚世界的时空秩序。《明实录》中,差不多每年都记载了颁赐《大统历》于各国之事。

朝鲜半岛上自古即用中国历法。新罗自674年起采用唐新历,宪德王时采用唐《宣明历》,一直用到高丽忠宣王时。朝鲜王朝历奉明、清正朔,先后用明《大统历》、清《时宪历》。

日本从7世纪至17世纪末的千余年间,先后采用了中国的《元嘉历》《仪凤历》《大衍历》《五纪历》《宣明历》。尤其是《宣明历》,一用就是八百余年。

越南历史上虽然常用自己所造的历法,如陈朝的《协纪历》、胡朝的《顺天历》、黎朝的《万全历》、阮朝的《协纪历》等,其实它们都源自中国历法,只不过换了个名称而已。有时连自己可以编撰的历本,也要每年等待中国的颁赐。这样就省了自己编撰、印制的麻烦,同时也表示一种外交上的臣服姿态。

使用统一的中历历法,曾经是东亚汉文化圈的传统标志之一。在漫长的岁月里,东亚人民依中历来生活、生产,大至国家大事,小至个人生日,无不以中历来记载。可以说,中历作为一种时间坐标系统,其影响已渗透到东亚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摘选自《新民晚报》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明清小说产生、发展的新因素。

(2)根据材料二,分析古代东亚各国为何大都采用中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楚辞、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曰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

——冯梦龙《山歌》

材料二  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其山则盘纡弗郁,隆崇嵂崒,岑崟参差,日月蔽亏。交错纠纷,上干青云。罢池陂阤,下属江河。其土则丹青赭垩,雌黄白附,锡碧金银,众色炫耀,照烂龙鳞。

——汉司马相如《子虚赋》

材料三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若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

(1)材料一中《郑》《卫》是中国哪一部儒家典籍的内容?它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何影响?结合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是什么?

(2)据材料二归纳汉赋的特征。分析导致这一特征出现的最主要的时代背景。

(3)材料三中唐诗成就突出并被誉为诗史的诗人是谁?宋词和元曲成为一代文学共同的经济原因是什么?依据材料一、三指出后世儒硕鄙弃元曲的原因。

(4)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分析社会现实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