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认为修史的目的在于通过“鉴往”而达到“训今”,否则修史就丧失其价值所在。这表明顾炎武主张
A.保家爱国 B.博通经史
C.发扬儒学 D.经世致用
顾炎武指出:“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与该观点相呼应的先秦儒家思想是
A.“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D.“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史学家陈旭麓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写道:“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但是,在明淸之际,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下列思想中属于材料中所说的“转变迹象”的是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C.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D. “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从根本上体现时代潮流的是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严以治吏,宽以养民”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工商皆本”
明清时期,学界出现了一股研究“礼学”的热潮。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希望通过对古礼的研究,以礼抗俗,重新确立社会的四民秩序。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明清思想专制的强化
B. 阳明心学助长空谈之风
C. 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D. 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冲击
李贽称赞汉朝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反对理学家只谈义理、不谈功利的虚无说教。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异端”思想家李贽
A.提倡拜金主义,鼓励发展工商实业
B.主张以法治代替人治
C.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D.倡导经世致用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