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史载: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意见发...

史载: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意见发回重拟时,如果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对上述理解正确的是明朝

A.君主专制较前代有所弱化

B.政治体制初露民主迹象

C.内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D.内阁大臣掌握了决策权

 

C 【解析】材料中明朝内阁拒绝草拟、重拟的情况说明明代内阁尽管没有最终的决策权,但也能参与重大行政事务的决策和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所以答案选C项,不选D项。从历史发展过程角度分析,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AB两项说法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历史著作中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一人咨询较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他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或机构是

A.元代行省制            B.唐代三省六部制

C.明代内阁制            D.清代军机处

 

查看答案

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即在文书上面用朱字。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材料所述制度确立于

A.唐朝            B.北宋            C.明朝            D.清朝

 

查看答案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的剧名明显犯了错误。根据所学知识,请你推断历史学家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B.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称宰相会误导观众

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

D.他并无确切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

 

查看答案

胡惟庸(明初的丞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A.内阁制度              B.宰相制度

C.宦官集团              D.地方政府

 

查看答案

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A. 废除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 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C. 各机构相互制约,强化君主专制

D. 各部门权力分明,提高效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