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列“和县行政建制沿革”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时...

下列和县行政建制沿革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时期
 

和县行政建制沿革
 

周朝
 

春秋属吴国管辖
 

秦朝
 

置历阳县,九江郡所辖
 

汉朝
 

属淮南国
 

唐朝
 

名为和州,属淮南道
 

宋朝
 

属淮南西路,后属庐州路
 

 

 

A. 分封制有利于政权的长期稳定

B. 九江郡郡守由吏部直接任命

C. 汉朝分封的王国加强了中央集权

D. 宋朝时和县行政长官一般为文官

 

D 【解析】分封制下诸侯国拥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对政权的长期稳定不利,不选A项;秦朝郡县制下郡守由皇帝直接任命,故选B项。汉朝分封的王国随着势力的壮大,与中央对抗,威胁到中央集权,不选C项。宋朝时在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任地方长官,选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下列属于这一“法宝”核心精神的是

A. 在边疆设立节度使

B. 分化事权使各部门相互牵制

C. 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D. 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

 

查看答案

古代“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反映了

A.君主专制的削弱          B.宗法制的沿袭

C.分封制的巩固            D.中央集权的加强

 

查看答案

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B颁布推恩令

C实行行省制度                     D设通判

 

查看答案

在中国历史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似乎是一个永恒的政治主题。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中枢权力体系及其相应的地方控制体系。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

材料二  “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 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选自《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据说是宋太祖改变这一做法的,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时,大臣们还坐着,宋太祖称自己眼睛昏花看不清,让大臣们近前指给他看。等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1)据材料一分析“寡人”指的是谁?涉及他创建的哪些重要政治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信息?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推行的这一政治制度的历史作用?

3在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方面,包含着众多的矛盾和问题。试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归纳其中最主要的两大矛盾。由汉到明清,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唐书》载: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之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而不居其职,其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

唐朝三省六部制

材料二    朱元璋在总结元亡时说:主荒臣专,威服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乱。

——《明史》

材料三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值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

(1)根据材料一,说明尚书省的主要职权。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明太祖为吸取元朝灭亡教训而采取的相应措施。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军机处设立的直接原因。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明、清三朝中央机构演变的趋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