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派的开创者。他出身名门,是东晋名将谢玄之孙,18岁时袭封为康乐...

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派的开创者。他出身名门,是东晋名将谢玄之孙,18岁时袭封为康乐公,又历任瑯琊王司马德文的大司马行参军、豫州刺史刘毅的记室参军、北府兵将刘裕的太尉参军等。这主要是因为他的

A.才能              B.门第

C.品德               D.功绩

 

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谢灵运出生于魏晋时期,当时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其选官的依据主要是出身门第,所以选B项,不选ACD三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汉武帝设立了通判监督地方官

B. 唐朝三省仅尚书省长官是宰相

C. 宋代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

D. 元代废除了三省只设行中书省

 

查看答案

元代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行省处理政务实行的是群官负责,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元代行省实行这种权力运行机制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分化地方权力

C.妥善处理各民族之间关系         D.提高行政效率

 

查看答案

宋朝中枢机构中“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的两个机构是

A.中书门下和三司                         B.中书门下和枢密院

C.通判和枢密院                           D.枢密院和三司

 

查看答案

史料记载:“687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人名)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刘祎之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主要是因为它违反了

A.诏令须经起草和审议的程序

B.诏令须由枢密院负责的规定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查看答案

清人王鸣盛论及汉代官制时指出,三公权不及尚书尚书又不及中书矣要之士人必不如宦人之犹亲密。这说明汉代

A.权力重心在宦官       B.已确立了行省制

C.皇权逐步加强         D.三省制已具雏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