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认为:“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认为:“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宗法制              B.分封制和郡县制

C.宗法制和郡县制              D.宗法制和中央集权制

 

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柳宗元《封建论》中的“封建”是指分封制。“周之失,在于制”是指周朝的灭亡在于分封制度。分封制导致地方势力过大,出现尾大不掉的情况,因而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诸侯割据争霸的状况;“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是指秦朝确立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统治,秦朝衰亡在于暴政而非郡县制,因此选B项。ACD三项都与题干不符,不选ACD三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每年的春节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 中央集权

B.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D. 独断性和随意性

 

查看答案

秦始皇统治时期,王绾、李斯曾经先后担任丞相,位居“百官之首”。为相期间,他们的主要职责是

A.辅佐皇帝处理政事          B.分管国家具体事务

C.协助皇帝管理军事          D.代表皇帝监察百官

 

查看答案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朕为始皇帝,后世以世计,二世三世,至千万世,传之无穷。”材料反映出

A.秦始皇统一后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B.郡县制为秦始皇传位服务

C.“家天下”观念开始形成

D.封建帝王“以天下为私”的观念

 

查看答案

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人称;皇帝的命令称;皇帝所用的玉印称。规定这些专称的目的是

A.便于发布命令                    B.维护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C.便于控制兵权                    D.否定周王的权威

 

查看答案

下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A.交通发达,水陆并用         B.国家一统,皇帝集权

C.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D.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