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虎藏龙》获2001年度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作曲,2001年度美国导演协会最佳导演,第37届金马奖最佳影片、最佳动作指导、最佳剪辑、音效、视效,第2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等8项大奖。电影《卧虎藏龙》折射出中国文艺发展的方向是
A. 在“双百”方针的鼓舞下,科学研究繁荣
B. 一些学术问题、文艺问题的政治色彩被淡化
C. 以“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文艺作品减少
D. 中国文艺内容更加丰富,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
“从1977年开始,台湾歌星邓丽君的磁带通过走私进入大陆,经过转录,在民间广泛流行。1980年中国音协召开西山会议,焦点是‘邓丽君歌曲是靡靡之音、黄色音乐’的讨论与批判。这时的舆论,尤其是老音乐家们认为邓丽君的一些歌曲内容比较灰暗、颓废。”这反映了
A. 双百方针在恢复过程中受到“左”的思想干扰
B. “一国两制”写入宪法后两岸关系依然紧张
C. 邓丽君的歌曲格调不高,不符合双百方针精神
D. 邓丽君作为台独势力的代表遭到人们的抵制
该作品问世时,正值中国的
A. 文革后期民众逐步觉醒 B. 清算“文革”“左”倾路线
C. 徘徊前进寻找新的方向 D. 对外开放正向内地深入
长篇小说《青春之歌》(1958年出版)写“九一八”事变至“一二九”运动时期形形色色的青年知识分子的生活道路和革命道路,但因以在当时被视为小资产阶级的人物作为小说主人公。有人对作者、作品进行了严厉批评,指责作者并没有让林道静“得到彻底的改造”,说“书中充满了小资产阶级情调”。这些批判说明当时
A. 双百方针在文艺创作中没有得到贯彻
B. “左”的观念影响严重
C. 《青春之歌》的创作脱离当时时代主题
D. 杨沫在当时是“反动学术权威”
1956年4月,毛泽东两次观看昆曲名剧《十五贯》。5月18日《人民日报》首次为《十五贯》演出刊发社论,称赞其“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当时昆曲复兴的主要原因是
A. “双百”方针逐渐形成
B. 昆曲名剧的大量涌现
C. 大众舆论的吹捧宣传
D. “教育大革命”的推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全球通史》一书中曾列出古代中国传播给西方并对其造成影响的诸多发明:钻井技术1126年传入欧洲;冶金鼓风机1200年传入欧洲;铸铁1300年传入欧洲;1340年在意大利的法布里亚诺建立了第一个造纸的作坊;活塞风箱,1500年传入欧洲;旋转风扇1556年传入欧洲……
材料二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时间 | 成就 | 意义 |
1964年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打破核垄断,步入核国家 |
1966年 |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 中国拥有战略威慑武器 |
1967年 |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 研制经费少速度快 |
1970年 | 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 中国拥有自己天空眼睛 |
1997年 | 银河一III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 计算机枝术跨人世界先进行列 |
2002年 | 中国第一头克隆牛成功 | 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取得重大成果 |
2003年 | 神五飞船发射成功 | 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
2008年 | 神七飞船发射成功太空行走 | 实现卫星放飞探测手段的多样化 |
2010年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科学家“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发展贡献”奖章 | 标志着中国在此方面的研究水平居世界前沿 |
2013年 | “辽宁”号航母正式入列人民海军 | 表明中国海军航母已经开始进入战斗力生成阶段 |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影响以及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原因。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科技发展重心的变化。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进步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