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人民内部,不但有宣传唯物主义的自由,也有宣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人民内部,不但有宣传唯物主义的自由,也有宣传唯心主义的自由。只要不是反革命分子,不管是宣传唯物主义或者是宣传唯心主义,都是自由的,两者之间的辩论也是自由的。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材料二 19577月,著名经济学家、北大校长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呼吁节制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体现了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但是,他的见解错误地遭到批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双百方针的实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说明的问题以及造成的影响。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在双百方针的贯彻过程中得到的启示。

 

(1)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次和多样化格局。 (2)问题:“双百”方针的贯彻遭到严重破坏和损害。影响:导致许多热爱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蒙冤受屈,长期受到歧视和压抑,严重损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文革”期间,文艺界出现“百花凋零”的局面,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也基本停止。 (3)“双百”方针得不到有效贯彻,文艺会走向倒退;我们应当长期坚持“双百”方针,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学术问题不应被当成政治问题。 【解析】(1)“双百”方针的实质,根据材料信息“都是自由的,两者之间的辩论也是自由的”,从领导者、服务对象等方面进行回答。 (2)“双百”方针的被破坏的影响,“他的见解错误地遭到批判”反映了“双百”方针被破坏的历史现象,其影响从“文革”时期文化事业发展受到的挫折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3)“双百”方针经历了贯彻、破坏到贯彻的过程,文化事业发展则经历繁荣到破坏再到繁荣,由此可知,文艺与学术要发展,必须坚持“双百”方针。回答时从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文化方针的需要和发展科学文化的重要意义等角度进行分析论述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8913日至20日,根据8月北戴河会议搞大跃进的精神,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了文艺创作座谈会,提出要像生产1 070万吨钢一样,在文学、电影、印刷、美术、理论研究等方面放卫星,文艺要表现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共产主义萌芽,创作和批评要靠群众,都要搞群众运动,掀起了文艺大跃进

材料二 196511月,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发表后,很快掀起了群众性的批判运动,并迅速发展到史学界、哲学界、经济学界等社会科学领域……许多书刊被批评、收缴、查禁。全国图书、杂志、报纸的出版种类急剧下降。1965年全国图书出版共20 143种,杂志790种,报纸343种,到1968年,图书下降到3694种,杂志降到22种,报纸降到42种。

——以上材料摘自何理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 在文化艺术领域,由于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等方针,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文艺事业的发展。在十年改革中,反映我国城市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文艺作品层出不穷。

——摘自尹凤英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以上材料,指出文化艺术领域出现的现象以及产生原因,并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卧虎藏龙》获2001年度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作曲,2001年度美国导演协会最佳导演,第37届金马奖最佳影片、最佳动作指导、最佳剪辑、音效、视效,第2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等8项大奖。电影《卧虎藏龙》折射出中国文艺发展的方向是

A. 双百方针的鼓舞下,科学研究繁荣

B. 一些学术问题、文艺问题的政治色彩被淡化

C. 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文艺作品减少

D. 中国文艺内容更加丰富,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

 

查看答案

1977年开始,台湾歌星邓丽君的磁带通过走私进入大陆,经过转录,在民间广泛流行。1980年中国音协召开西山会议,焦点是邓丽君歌曲是靡靡之音、黄色音乐的讨论与批判。这时的舆论,尤其是老音乐家们认为邓丽君的一些歌曲内容比较灰暗、颓废。这反映了

A. 双百方针在恢复过程中受到的思想干扰

B. “一国两制写入宪法后两岸关系依然紧张

C. 邓丽君的歌曲格调不高,不符合双百方针精神

D. 邓丽君作为台独势力的代表遭到人们的抵制

 

查看答案

该作品问世时,正值中国的

A. 文革后期民众逐步觉醒    B. 清算文革”“倾路线

C. 徘徊前进寻找新的方向    D. 对外开放正向内地深入

 

查看答案

长篇小说《青春之歌》(1958年出版)写九一八事变至一二九运动时期形形色色的青年知识分子的生活道路和革命道路,但因以在当时被视为小资产阶级的人物作为小说主人公。有人对作者、作品进行了严厉批评,指责作者并没有让林道静得到彻底的改造,说书中充满了小资产阶级情调。这些批判说明当时

A. 双百方针在文艺创作中没有得到贯彻

B. “的观念影响严重

C. 《青春之歌》的创作脱离当时时代主题

D. 杨沫在当时是反动学术权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