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恩格斯说:“……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恩格斯说:“……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为当时的旧体制中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由此,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财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

材料二 希罗多德在《雅典政制》中指出:和旧的氏族组织不同的地方,第一点就是他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第二个不同点是公共权力的设立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恩格斯是对雅典谁的哪一改革措施在进行分析评论并指出他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雅典哪一次改革能够体现材料二中希罗多德的观点结合改革措施扼要说明。

(3)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两场改革主张在目的上共同点在效果上异同

 

(1)梭伦改革;按照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社会等级。主要观点:财产等级制打击了贵族特权和氏族制度。 (2)克里斯提尼改革。以地域组织取代血缘组织,削弱了贵族对地方政权的控制;创立“陶片放逐法”,加强了公共权力。 (3)目的:相同点是打击氏族贵族势力,维护平民利益。 效果:相同点: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局面,赋予平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的机会。不同点:梭伦改革不是公民的普遍平等,中下级平民不能充分参与民主政治;克里斯提尼改革给予中下级平民以平等的政治权力。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财产的多寡来规定的”可以看出评述的是梭伦财产等级制;第二问由“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可以概括出财产等级制打击了贵族特权和氏族制度。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由“和旧的氏族组织不同的地方,第一点就是他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结合克里斯提尼改革的用地域组织取代血缘组织和陶片放逐法两个方面进行说明即可。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的相同目的是打击氏族贵族势力,维护平民利益。效果相同点可以从对贵族专权的打击和赋予平民参政的机会。不同点从两次改革对平民参展的范围来比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人民内部,不但有宣传唯物主义的自由,也有宣传唯心主义的自由。只要不是反革命分子,不管是宣传唯物主义或者是宣传唯心主义,都是自由的,两者之间的辩论也是自由的。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材料二 19577月,著名经济学家、北大校长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呼吁节制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体现了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但是,他的见解错误地遭到批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双百方针的实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说明的问题以及造成的影响。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在双百方针的贯彻过程中得到的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8913日至20日,根据8月北戴河会议搞大跃进的精神,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了文艺创作座谈会,提出要像生产1 070万吨钢一样,在文学、电影、印刷、美术、理论研究等方面放卫星,文艺要表现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共产主义萌芽,创作和批评要靠群众,都要搞群众运动,掀起了文艺大跃进

材料二 196511月,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发表后,很快掀起了群众性的批判运动,并迅速发展到史学界、哲学界、经济学界等社会科学领域……许多书刊被批评、收缴、查禁。全国图书、杂志、报纸的出版种类急剧下降。1965年全国图书出版共20 143种,杂志790种,报纸343种,到1968年,图书下降到3694种,杂志降到22种,报纸降到42种。

——以上材料摘自何理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 在文化艺术领域,由于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等方针,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文艺事业的发展。在十年改革中,反映我国城市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文艺作品层出不穷。

——摘自尹凤英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以上材料,指出文化艺术领域出现的现象以及产生原因,并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卧虎藏龙》获2001年度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作曲,2001年度美国导演协会最佳导演,第37届金马奖最佳影片、最佳动作指导、最佳剪辑、音效、视效,第2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等8项大奖。电影《卧虎藏龙》折射出中国文艺发展的方向是

A. 双百方针的鼓舞下,科学研究繁荣

B. 一些学术问题、文艺问题的政治色彩被淡化

C. 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文艺作品减少

D. 中国文艺内容更加丰富,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

 

查看答案

1977年开始,台湾歌星邓丽君的磁带通过走私进入大陆,经过转录,在民间广泛流行。1980年中国音协召开西山会议,焦点是邓丽君歌曲是靡靡之音、黄色音乐的讨论与批判。这时的舆论,尤其是老音乐家们认为邓丽君的一些歌曲内容比较灰暗、颓废。这反映了

A. 双百方针在恢复过程中受到的思想干扰

B. “一国两制写入宪法后两岸关系依然紧张

C. 邓丽君的歌曲格调不高,不符合双百方针精神

D. 邓丽君作为台独势力的代表遭到人们的抵制

 

查看答案

该作品问世时,正值中国的

A. 文革后期民众逐步觉醒    B. 清算文革”“倾路线

C. 徘徊前进寻找新的方向    D. 对外开放正向内地深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