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诚然,防止极贫极富,扶持中等阶层,使富有的自由民...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诚然,防止极贫极富,扶持中等阶层,使富有的自由民和贫苦的自由民都不致各走极端,是古典思想家们的政治信条。因此,他们对贫富有所协调的理论构想,并非为了最终消灭穷人或富户,而是寻求社会力量的平衡。

——解光云《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对贫富差距的制度调适》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梭伦为防止极贫极富,扶持中等阶层采取经济措施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梭伦改革寻求社会力量的平衡是否达成。

 

(1)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鼓励发展工商业。 (2)是。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打破了贵族政体的权力分配原则,既赋予了平民以参政机会,又保留了贵族的既得权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促成了社会平衡。 否。以财产等级取代血缘等级,仍然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未能实现真正的平衡。 (以上两种观点任答其一即可)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梭伦改革内容的识记能力。回答问题要注意“防止极贫极富”等信息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梭伦在经济方面通过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鼓励发展工商业等措施来“防止极贫极富,扶持中等阶层”。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有两种答案:第一种通过梭伦改革达成了社会力量的“平衡”,其理由是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打破了贵族政体的权力分配原则,既赋予了平民以参政机会,又保留了贵族的既得权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促成了社会平衡。第二种通过梭伦改革没有达成了社会力量的“平衡”,其理由是以财产等级取代血缘等级,仍然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未能实现真正的平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出发点是以地域组织代替氏族组织,设立了10地域部落取代原有的4个血缘部落。这项措施有助于削弱氏族贵族对地方政权的控制,促进不同部落之间公民的融合。在划分新行政区的基础上,克里斯提尼进一步改造国家政权机构。他创立新的五百人会议代替原来的四百人会议。新会议由500人组成,每部落选出50人参加,议员名额依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从而创立了最早的比例代表制选举法。议员的当选没有财产资格限制,30岁以上的公民均可成为候选人。选举采取抽签方式,由运气或神意来决定。当选议员可以连选连任,但一位公民一生只可担任两届议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财产等级制度在削弱氏族贵族势力的作用方面,与克里斯提尼的哪项改革措施在本质上一致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在国家权力机构和公民参政议政方面,克里斯提尼改革梭伦改革进步措施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用抽签的方式来选拔议员体现的民主原则并分析其弊端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只大盾,不让任何一方不公平的占着优势。

——梭伦

材料二

梭伦制定的四大财产等级及其权益分配

500斗级

拥有年产500斗(一斗相当于38千克)农产品的地产(这个产量足够提供15个家庭一年所需的基本口粮)的公民,享有选举、充任包括执政官在内的各级国家职官的资格

骑士级

有能力提供马匹和武器装备,并担任骑兵的公民。跻身该等级年收入必须达300~~500斗。享有除司库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双牛级

拥有两头耕牛,其财力可达到自备盔甲、担任重武器装备步兵的公民,大约需要年收入200~~300斗农产品。享有除担任执政官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雇工级

泛指受雇于他人的公民。他们年收入不到200斗,不能担任任何公职,但可参加公民大会和作为陪审员参与司法活动。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梭伦调解社会矛盾的主要指导思想。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的体措施

(2)根据材料二说明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作用。

(3)综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所谓公平的实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恩格斯说:“……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为当时的旧体制中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由此,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财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

材料二 希罗多德在《雅典政制》中指出:和旧的氏族组织不同的地方,第一点就是他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第二个不同点是公共权力的设立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恩格斯是对雅典谁的哪一改革措施在进行分析评论并指出他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雅典哪一次改革能够体现材料二中希罗多德的观点结合改革措施扼要说明。

(3)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两场改革主张在目的上共同点在效果上异同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人民内部,不但有宣传唯物主义的自由,也有宣传唯心主义的自由。只要不是反革命分子,不管是宣传唯物主义或者是宣传唯心主义,都是自由的,两者之间的辩论也是自由的。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材料二 19577月,著名经济学家、北大校长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呼吁节制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体现了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但是,他的见解错误地遭到批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双百方针的实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说明的问题以及造成的影响。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在双百方针的贯彻过程中得到的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8913日至20日,根据8月北戴河会议搞大跃进的精神,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了文艺创作座谈会,提出要像生产1 070万吨钢一样,在文学、电影、印刷、美术、理论研究等方面放卫星,文艺要表现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共产主义萌芽,创作和批评要靠群众,都要搞群众运动,掀起了文艺大跃进

材料二 196511月,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发表后,很快掀起了群众性的批判运动,并迅速发展到史学界、哲学界、经济学界等社会科学领域……许多书刊被批评、收缴、查禁。全国图书、杂志、报纸的出版种类急剧下降。1965年全国图书出版共20 143种,杂志790种,报纸343种,到1968年,图书下降到3694种,杂志降到22种,报纸降到42种。

——以上材料摘自何理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 在文化艺术领域,由于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等方针,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文艺事业的发展。在十年改革中,反映我国城市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文艺作品层出不穷。

——摘自尹凤英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以上材料,指出文化艺术领域出现的现象以及产生原因,并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