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9世纪后期,虽然当时的西方经济理论已经开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9世纪后期,虽然当时的西方经济理论已经开始流传到了日本,但是由于日本经济发展自身的性质……和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有些格格不入。而德国历史学派的以国家为中心的所谓古典主义,却似乎颇有市场。……在那个时期,西方的自由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经济思想对日本的政治影响,并没有像欧洲的一些国家,比如说英国等国家那样深远,毕竟明治时期的经济环境与维多利亚时代的经济环境不可同日而语。

——雷鸣、项松《日本近代经济文化思想形成与发展之研究》

材料二 他们却下意识地执行起日本文化传统中的选择原理,将西方文明中不符合日本国情的若干重要部分予以剔除,而这些很可能就是西方文明(实际上是现代文明)中的精髓所在。事实上作为现代化的后起者,德意志帝国只是个发育尚未完全的现代社会,而日本向西方学习,最终落实到以德国为榜样,这不可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失误。

——钱乘旦《寻找现代化的楷模: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日本的主要经济理论及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明治政府采取经济措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作者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个巨大的失误的依据失误对日本的政治发展产生的影响

 

(1)理论:德国古典主义经济理论。 措施:创办官营企业、政府扶持、保护私人资本主义。 (2)依据:排除现代文明的精髓;以现代化发展尚未完全的德国为榜样。 影响:建立了具有浓厚专制主义色彩的近代天皇制;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日本的明治维新,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1)本题考查的是日本的经济理论和经济发展措施,第一问从材料中“以国家为中心的所谓古典主义,却似乎颇有市场”来概括即可,第二问学生结合所学答出明治政府在经济上措施即可。 (2)本题考查明治维新的影响,第一问从“将‘西方文明’中不符合‘日本国情’的若干‘重要部分’予以剔除,而这些很可能就是‘西方文明’(实际上是现代文明)中的精髓所在”、“日本‘向西方学习’,最终落实到以德国为榜样”来总结即可;第二问学生根据课本答出明治维新的消极影响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化主义意即全盘西化,是东方国家学习西方过程中比较容易产生的一种偏向和弊病。在学习西方的实践中,一部分日本人逐渐意识到,既不能不顾日本国情,生搬硬套西方的技术和文化走全盘西化的道路,也不能一成不变地固守寡藩时代的思想和传统,陷入国粹主义泥沼;既要努力实现与国际潮流接轨的现代化,又不能被欧化主义所同化。由此可见,如何创造日本的现代工业文明,明治政府面临三种选择洋魂洋才和魂和才和魂洋才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在学习西方过程中日本面临的三条道路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最终选择的道路及其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治维新不是由于社会内在的成熟而引起的革命,而是由于外部压力所产生的立足于民族主义的文化革命。一位被恢复权力的年轻天皇的诏书被用来加强服装、发型的变化以及法律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新的学校制度的创立,西方音乐、文学和会计的采用,以及新银行、新工厂的建立,与一支近代军队、一部宪法和一个新的政治秩序的建立同时并进,都是革命的目的。

——[美]弗兰克吉布尼《明治:一次文化革命》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治维新的特点。

(2)日本明治维新是由于外部压力所产生,俄国1861年改革某种程度上则主要是由于社会内在的成熟引起的。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阿里的注意力集中在建立海军和兴办军事工厂,他认为拥有和西方一样的军舰、大炮和机器设备,就可以与欧洲并驾齐驱;他不懂得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任何局部的改革从长远看对富国强兵都无济于事,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挑战与应战——对埃及早期现代化探索的思考》

材料二 用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式,必然给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造成了农民购买力低,国内市场不能充分活跃起来和广大农民对改革的不满,加之这场改革并没有触及沙皇专制制度,尤其是农奴制残余保留过于浓厚,所以俄国还面临着民主革命的任务。

——摘自《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阿里改革的主要目说明这次改革使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牺牲了农民利益的观点的依据并指出对俄国现代化影响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两次改革共同的时代背景。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下面推翻要好些。

——摘编自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材料二 在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它需要修理,还需要喂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民一文钱也不要花费。

——摘编自《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

材料三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摘编自列宁《关于纪念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指出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不得抄录材料原文)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反映的问题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后的俄国在经济、政治方面发生重大变化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61年2月19日,经过漫长而迟缓的准备,农奴制被正式废除。农奴们大声朗读沙皇的声明,宣告他们成为自由公民。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至少在原则上,农奴们突然获得了自由,这是几个世纪以来封建制度一直拒绝给予他们的权利:包括拥有私有财产的权利、自由安排工作的权利,享有正当程序而公正的司法权。这些主要是象征性的公民权利。在当时的社会,沙皇做出改革的决定,更多是为了保持俄国的地位,却并不鼓励创造一种西方模式的国民社会。

——【意】安东尼奥萨洛莫尼《列宁与俄国革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沙皇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沙皇改革为了保持俄国的地位,却并不鼓励创造一种西方模式的国民社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