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祖宗崇拜将祖先、祖制圣化,使任何改革都非常困难,……在近代变革与守旧的理论斗争和文化冲突中,主变者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没有真正突破传统话语,所以只能一直居于守势,往往只有招架之功。

——雷颐《维新的挫顿》

材料二 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激进

材料三 这场变法引起了满清权贵保守派的政治反动。一批更为昏庸、眼界更狭隘的原教旨保守派……注定成为清王朝残存的权威合法性资源的巨大消耗者。另一方面,戊戌变法的失败,使相当一批现代化知识精英,由于对体制内的变革失望,而开始走向体制外的革命。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材料四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两者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视角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哪则材料的分析更为合理。

(2)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就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而言,材料三、四各自的侧重点共识

(3)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评价历史事件应该注意哪些原则

 

(1)不同之处: 材料一:传统文化的影响(历史原因);材料二:整体的社会环境(现实原因)。 合理性: 材料二的分析更合理。理由:戊戌变法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里,其失败是必然的。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只有观点没有理由不给分;如果认为材料一分析更合理,理由充分亦可得分) (2)侧重点:材料三侧重于对民主革命的影响;材料四侧重于对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相同点:都认为戊戌变法触动了传统体制;推动了民主革命进程。 (3)全面性原则(一分为二);历史性原则(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评价);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一与材料二分别是不同人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总结。二者各有千秋,并没有谁对谁错。其中材料一侧重于传统文化的影响,材料二侧重于社会环境。在回答谁更好时需要学生能言之有理,不必选择材料二,材料一也可以。 (2)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三和材料四是对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的一个总结。二者针对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理论。材料三侧重对于民主革命的影响,材料四侧重于对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在共识方面,主要是都认为戊戌变法对传统的思想有一定的冲击,对近代化进程有一定推动。 (3)本题考查唯物史观。评价历史事件需要客观,要实事求是,不能带有个人情感因素。其次要辩证的分析问题,不能一棒子打死,要从正反两面考虑。而且要结合具体的时间具体的地点,要放在具体历史环境下考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这场变法引起了满清权贵保守派的政治反动。一批更为昏庸、眼界更狭隘的原教旨保守派……注定成为清王朝残存的权威合法性资源的巨大消耗者。另一方面,戊戌变法的失败,使相当一批现代化知识精英,由于对体制内的变革失望,而开始走向体制外的革命。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戊戌变法在政治上影响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若要进一步探究戊戌变法的影响,还需要补充哪些方面的材料分别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无徵不信,不信民不从,故一切制度托之三代先王以行之。若谓圣人行事不可依托,则是以硁硁之小人,律神话之孔子矣。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材料二 著自下科为始,乡会试及生童岁科各试,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现当开创百度,事务繁多,度支岁入有常,岂能徒供无用之冗费,致碍当务之急需。如詹事府本属闲曹,无事可办……均著即行裁撤,归并内阁及礼兵刑部办理。旗丁生齿日繁,徒以格于定制,不得在外省经商贸易,遂至生计益艰,……现当百度维新,自宜驰宽其禁,俾得各习四民之业,以资治生。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材料三 比年以来,皇上有意变法,而盈朝汹汹,不可向迩,亲贵抗违,耆老力诤,群僚面从而后言,举政始行而中废。乃至奉旨发议,乃推延而不议;明诏施行,乃束阁而不行。人心众论,缉缉仳仳。

——杨深秀《请告天祖誓群臣以变法定国是折》

材料四 适应现代世界不断发展趋势而不断革新,是现代化的本质,但成功的现代化运动,不但善于克服传统因素对革新的阻力,而尤其在善于利用传统因素作为革新的动力。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方式并分析该方式产生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改革的主要措施。结合材料三,指出这些措施在当时的实施结果说明的问题。

(3)综合上述材料,就如何顺利推行变法。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有为写道:臣读各国史,只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城市为墟,而革变频仍,迄无安息,遂入汩渊,不知所极后来又在《法国革命史论》中写道:吾国久废封建,自由平等已两千年,与法国十万贵族压制平民.事既不类,倡革命而言压制者已类于无病学呻矣。

——《中国近代史料选辑》

材料二 康有为指出,变政的核心就是实行君与民分享权力,君权与民权并存共荣的君民共主制。他从儒家思想中为民主寻根,并以西方思想化入其中,指出民主思想并非西方所独有,在儒家大同思想中也可以找到其依据,即所谓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追根溯源,君民共主制甚至起源于中国。康有为说:夫先王之治天下,与民共之,不但进贤杀人等大疑大事要谋及庶人卿士,有关国命存亡的战争,迁都等等要政,更要待于国人之皆可

——摘编自吴乃华《试析戊戌维祈思想家的新民观》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对中法历史的描述是否符合事实并分析康有为作此描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主张在中国实行改良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梭伦颁布的第一条法令就是解负令。根据这个法令,平民所欠的各种债务一律废除;禁止在放债时以债户的人身作抵押,废除债务奴隶制;由国家赎回因负债而被卖到外邦为奴的人。梭伦还对公民的财产进行了一次调查分析等,并按照财产等级规定相应的政治权利。这些新的法令还包括:设立四百人会议;修改死刑法;其他鼓励手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措施。

材料二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材料三 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的诱导奖励之力。

材料四 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梭伦和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各自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大久保利通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观点在日本明治维新改革措施中体现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在文明开化中存在的问题。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这三次改革在社会发展方面的各自作用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9世纪后期,虽然当时的西方经济理论已经开始流传到了日本,但是由于日本经济发展自身的性质……和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有些格格不入。而德国历史学派的以国家为中心的所谓古典主义,却似乎颇有市场。……在那个时期,西方的自由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经济思想对日本的政治影响,并没有像欧洲的一些国家,比如说英国等国家那样深远,毕竟明治时期的经济环境与维多利亚时代的经济环境不可同日而语。

——雷鸣、项松《日本近代经济文化思想形成与发展之研究》

材料二 他们却下意识地执行起日本文化传统中的选择原理,将西方文明中不符合日本国情的若干重要部分予以剔除,而这些很可能就是西方文明(实际上是现代文明)中的精髓所在。事实上作为现代化的后起者,德意志帝国只是个发育尚未完全的现代社会,而日本向西方学习,最终落实到以德国为榜样,这不可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失误。

——钱乘旦《寻找现代化的楷模: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日本的主要经济理论及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明治政府采取经济措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作者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个巨大的失误的依据失误对日本的政治发展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