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 魏文侯问李克曰:“为国如何?”对曰:“臣闻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

材料一

魏文侯问李克曰:为国如何?对曰:臣闻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文侯曰:吾尝罚皆当,而民不与,何也?对曰:国其有淫民乎?臣闻之曰: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其父有功而禄,其子无功而食之,出则乘车马、衣美裘,以为荣华,入则修竽琴钟石之声,而安其子女之乐,以乱乡曲之教,如此者,夺其禄以来四方之士,此之谓夺淫民也。

——《说苑·政理》

材料二

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以为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除山泽邑居。参分去一,为田六百万亩,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不勤则损亦……若依此说,则魏之废沟洫,必废阡陌,其事尚早于商鞅矣。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李悝总结了春秋末期以来各诸侯国立法司法的经验,结合魏国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的法典——《法经》。《法经》是一部诸法合体而以刑为主的法典。

材料四 魏用李克当作李悝,尽地力,为君。自是之后,天下争于战国。

——《史记·平准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魏文侯变法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四回答魏文侯变法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1)废除世卿世禄制度,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尽地力”的农业政策;强调法治,制定《法经》。 (2)打击了旧制度,增强了国力,使魏国成为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第(1)问从四段材料中概括归纳每一则材料的核心内容即可,注意不要照搬原文。第(2)问从材料四“为强君”等信息归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导致秦孝公发奋图强进行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A经济、政治、文化落后

B.法家学说的推动

C诸侯会盟,拒邀秦国

D.晋国分裂,士人游说

 

查看答案

公元前4世纪,秦国改革面临的有利的客观条件是。

A秦国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

B秦国旧的奴隶主势力相对较弱

C秦国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

D长期扼制秦国的晋国已发生分裂

 

查看答案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完成长征。吴起镇的得名与古代著名的改革家吴起相关,在吴起镇至今还有吴起的雕像(如图)。吴起改革的措施不可能包括(  )

A. 强化“世卿世禄制”    B. 限制贵族的权力

C. 奖励军功    D. 严禁私门请托

 

查看答案

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一语应出自

A老子《道德经》

B.《论语》

C李悝《法经》

D.《孙膑兵法》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下图所示事件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A. 促进井田制瓦解

B. 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C. 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 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