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

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

A.社会经济机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C 【解析】材料中所述“外国杂货”均是日常用品,这说明这些外国用品在中国有一定的市场,故反映了当地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故选C项,不选ABD三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滑稽魂漫画,为民国初年画家周慕桥所绘。画中人物手拿一杆旱烟枪在楼梯口对着电灯泡,仿佛在说:取个火吧。漫画的内容反映出

A.民国初年电灯已经在中国普遍使用

B.当时的民众生活深受西方科学影响

C.清末民初的广大民众生活贫困落后

D.民众接触西方文明时出现认知反差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交谊舞最初还局限于上流社会的少数人,但到20世纪20年代初,跳舞之风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兴起。早年认为男女合群手舞足蹈男女杂沓,大败风纪”“与中国美俗良法有所背离避而不观的中国人,随跳舞潮流由临海一带向内陆澎湃涌来,其旧有之念渐次华离犋碎(支离破碎)这反映了

A.国人接受西方生活方式全盘西化        B.西方生活方式冲击了国人传统观念

C.儒家的传统观念被国人完全抛弃        D.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查看答案

有中国近代竹枝词云:寿头最怕请西餐,箸换刀叉顶不欢。意即:寿宴上最忌讳使用西餐刀叉,影响寿宴喜庆的氛围。从文明角度看,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东西方文化的冲突                B、近代国人对西方饮食的抵制

C、近代中国西餐已经普遍盛行        D、近代中国饮食仍然受传统思想影响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西方的生活习惯和观念大量涌入,与中国本土(主要是都市)的风俗互相碰撞、交融,形成富有现代意味的风俗景象。下列选项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A.中山装、旗袍                    B.面包房、咖啡屋

C.西式别墅                        D.火车、汽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大事记(截至2001年)

 

年份

主要内容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了“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并开始形成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安徽、四川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久后在全国推广。

1980年

国家正式将深圳,珠海,厦门,汕头作为经济特区对外开放。

全面平反冤假错案;被破坏的民主政治制度逐渐恢复和完善。

1982年

中共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一国两制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1984年

中共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等十四个沿海城市;同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

1985年

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发区

1987年

中共中央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1989年

中共中央开始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

1992年

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997年

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2001年

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大事记表》,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并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