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小王针对中学生上网问题作了详析的调查,通过分析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小王针对中学生上网问题作了详析的调查,通过分析调查数据他得出如下一些结论:

1.中学生上网率极高,上网时间长,多数家长却从未上过网,大部分教师上网经验不够丰富;

2.家里是中学生上网最主要的场所,网吧的主要客源是中学生;

3.多数中学生对在校上网的条件不满意,家长、教师呼吁改善条件;

4.网上交友已成为中学生乐于交往的形式,网友主要是同龄人;

5.多数中学生承认网上内容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

6.多数家长和教师既赞成子女上网,又担心子女上网影响学业。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学生上网的影响。

(2)针对中学生上网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或对策。

 

(1)正面影响:网络有利于培养学生现代观念和终生学习的观念;网络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拓宽了学生的求知途径;网络为学生创造了自我实现的新空间。 负面影响:互联网内容的无序性和不可过滤性,极易引起青少年的思想混乱;互联网的隐蔽性,可能导致中学生道德品质滑坡;互联网的虚拟性,易造成学生社会化的不足。 (2)提出的对策或建议: 首先:要重视互联网对人类带来的重大影响,以主动积极的心态迎接这一挑战。 其次:必须加强网络教育,引导上网者对大量的网络信息持扬弃的态度。可以在德育课中增加网络操作“网风”与“网德”教育,网络法纪教育和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最终促其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 其三:细心观察,取得家长配合,及早避免和矫正“网络成瘾症”。 【解析】本题是开放型的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但注意影响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必使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太学祭酒,推择当世大儒,……每朔日,天子临幸太学,宰相、六卿、谏议皆从之。祭酒南面讲学,天子亦就弟子之列。政有缺失,祭酒直言无讳。”“学官讲学,郡县官就弟子列,北面再拜。师弟子各以疑义相质难。郡县官政事缺失,小则纠绳,大则伐鼓号于众。

——自黄宗羲《学校》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大公报》秉承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原则,由胡适、傅斯年、蒋廷黻等知识分子担任要撰稿人,发表了系列时政评论文章,对当时的政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大促进了现代中国公共舆论的发展。

——自李佳《<大公报>兴起论文(19341937)中的意见领袖研究》

材料三 文革中的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是当时公共舆论的表达形式。四大的目的,一开始是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后来是打击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大字报的内容,大多是检举揭发,攻击谩骂,没有事实依据。1980年邓小平指出:应该让群众有充分的权力和机会,表达他们对领导的负责的批评和积极的建议,但是大鸣大放这些做法显然不适宜达到这个目的。

——自《大鸣大放大字报是大民主吗?》

(l)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主张学校应在国家政务中发挥的作用并分析其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四不原则体现的舆论精神。你认为当时的知识精英们可能会围绕哪些主题展开评论请用史实加以说明。(至少列举两类主题)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文革时期四大这种舆论形式产生的根源。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引导公共舆论健康良性地发展。

 

查看答案

点赞”“女汉子”“且行且珍惜”“no zuo  no die等网络热词作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普遍流行于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表明

A.网络已主导了大众文化消费

B.大众文化的日益庸俗化

C.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

D.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查看答案

1998年,《时代》杂志预测:大型购物中心将消亡!杂志封面以黑体字告诉我们:吻别你的mall:网上购物更便宜、更快捷并更好。这说明互联网

A.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推动了信息时代的到来

C.革新了传统的商业模式              D.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

 

查看答案

有人总结某种大众传媒的特点:第一,信息较为详细,可以获得比较系统的信息。第二,信息具有可选择性。第三,信息具有可保留性。第四,信息成本低廉,不必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这种传媒是

A.报纸    B.电影    C.电视    D.互联网

 

查看答案

浙江卫视2013年度《中国好声音》节目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成为众多国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与其相关的人和观点成为瞩目的焦点。这说明

A.电视节目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刻和广泛

B.当今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发达和不断进步

C.该节目满足了所有人的审美需要和精神需求

D.中国的爱情婚姻观又一次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