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6年由英国人擅自修筑的淞沪铁路通车,全长十几公里,但因轧死一人,被清政府以巨资收购后摘除并投入大海。这从根本上说明
A.陈旧观念阻碍社会进步
B.铁路容易导致交通事故
C.列强攫取了中国的利权
D.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中国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小王针对中学生上网问题作了详析的调查,通过分析调查数据他得出如下一些结论:
1.中学生上网率极高,上网时间长,多数家长却从未上过网,大部分教师上网经验不够丰富;
2.家里是中学生上网最主要的场所,网吧的主要客源是中学生;
3.多数中学生对在校上网的条件不满意,家长、教师呼吁改善条件;
4.网上交友已成为中学生乐于交往的形式,网友主要是同龄人;
5.多数中学生承认网上内容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
6.多数家长和教师既赞成子女上网,又担心子女上网影响学业。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学生上网的影响。
(2)针对中学生上网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或对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必使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太学祭酒,推择当世大儒,……每朔日,天子临幸太学,宰相、六卿、谏议皆从之。祭酒南面讲学,天子亦就弟子之列。政有缺失,祭酒直言无讳。”“学官讲学,郡县官就弟子列,北面再拜。师弟子各以疑义相质难。郡县官政事缺失,小则纠绳,大则伐鼓号于众。”
——摘编自黄宗羲《学校》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大公报》秉承“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原则,由胡适、傅斯年、蒋廷黻等知识分子担任主要撰稿人,发表了系列时政评论文章,对当时的政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大促进了现代中国公共舆论的发展。
——摘编自李佳《<大公报>“兴起论文”(1934—1937)中的意见领袖研究》
材料三 文革中的“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是当时公共舆论的表达形式。“四大”的目的,一开始是“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后来是“打击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大字报的内容,大多是检举揭发,攻击谩骂,没有事实依据。1980年邓小平指出:“应该让群众有充分的权力和机会,表达他们对领导的负责的批评和积极的建议,但是‘大鸣大放’这些做法显然不适宜达到这个目的。”
——摘编自《“大鸣大放大字报”是大民主吗?》
(l)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主张学校应在国家政务中发挥的作用并分析其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四不”原则体现的舆论精神。你认为当时的知识精英们可能会围绕哪些主题展开评论,请用史实加以说明。(至少列举两类主题)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文革时期“四大”这种舆论形式产生的根源。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引导公共舆论健康良性地发展。
“点赞”“女汉子”“且行且珍惜”“no zuo no die”等网络热词作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普遍流行于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表明
A.网络已主导了大众文化消费
B.大众文化的日益庸俗化
C.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
D.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1998年,《时代》杂志预测:大型购物中心将消亡!杂志封面以黑体字告诉我们:“吻别你的mall:网上购物更便宜、更快捷并更好。”这说明互联网
A.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推动了信息时代的到来
C.革新了传统的商业模式 D.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
有人总结某种大众传媒的特点:第一,信息较为详细,可以获得比较系统的信息。第二,信息具有可选择性。第三,信息具有可保留性。第四,信息成本低廉,不必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这种传媒是
A.报纸 B.电影 C.电视 D.互联网